☆、陈阁老(2 / 4)
松。
而弘瞻那小子,手段是有的,可他的身份摆在那儿,只怕到时候万一出个什么岔子,那就不妙了。
想到这儿,乾隆不禁又犯了难,这海宁,海宁……他念叨了几声,突然眼前一亮,对了!
说到这海宁,眼前可不就有个现成的人选么?
想到这儿,乾隆哈哈一笑,三步并作两步回到龙案前,伸手抽出一份压在最下面的折子来:“吴书来!”
“奴才在!”吴书来忙掀起帘子进来回话。
“叫陈世倌进来见朕。”乾隆低头看着折子,头也不抬的说。
“嗻!”吴书来忙应了出去传旨,而乾隆却是因为去了心上一块儿大石,心情舒畅的上了榻,盘起腿来,一手端起五色西番花红地茶碗来,一面乐滋滋的品茶,一面悠闲的看着手里的折子。
这份折子,正是文渊阁大学士兼管礼部尚书陈世倌因病奏请开缺的折子,乾隆原本是打算准了他的奏,另外再赏一月假给他的,可眼下他却改了主意。
陈世倌出身海宁陈家,陈家一门望族,世代簪缨,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这样的世家望族,在海宁一带的可谓是极有威信。再加上陈世倌这个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若是他致仕归乡,那时定然会有不少人前去拜会他。
到时候,正好让他借机查访。
乾隆想到此处,立刻便决定,就让陈世倌以致仕归乡之名彻查此事。再说了,乾隆合上折子,又命人把陈世倌的履历拿来看了看。他记得上一世,陈世倌好像就是乾隆二十多年的时候乞休的。
具体是哪一年他也记不清了,乾隆看着履历,屈指算了算,陈世倌是陈世倌是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二甲进士出身,到如今也七十有五了,恐怕也就是这几年的事了。且从这里去往海宁办差,没个几年的功夫也回不来,这“假致仕”只怕到时候会变成“真致仕”了。
想到这儿,再想想陈世倌素来官声不错,临到头了,还要办这么一件差,想到这儿,乾隆索性命人拟旨,加陈世倌为太子太傅,当然,未免惹眼,乾隆顺便命原任大学士史贻直重新入阁办事,又命刑部尚书鄂弥达署直隶总督,协办大学士。
这样,等到陈世倌致仕的消息放出去,他这个太子太傅,看上去不过是皇帝给他的抚慰罢了。
乾隆正想着,外面吴书来就通报,说是陈世倌已在外面儿候着了。乾隆这才放下了手里的东西,命他进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