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王仁恭请战(4 / 4)
都有关城险隘,小战越小,大战难起。要打,就是灭国之战,拼的是战士的训练有素,是刀枪锋利,铠甲坚固,粮草充足。
陈军这几年来,要不是先有稳固安定的大后方辽西辽东,又有尚书省对于河北、山东、淮北等地的迅速平稳恢复生产,陈军的强军也同样做不到兵锋所向,战无不胜。
房玄龄也刚刚跟着皇帝从辽阳回京,一介文臣来回奔波,此时都还没从奔波中的疲惫中恢复过来。带着有些疲惫的身子,房玄龄举着笏板出列应答。
“朝廷与突厥在北方对峙已经半年有余,虽然朝延依靠着坚城要塞,目前稳保不失。但北方前线目前集结的大军已经超过了四十万人,而且这一次朝廷与辽东各国之间又已经达成盟约,联军数量更是超过十万之数,这新得盟军,一时间还不能马上开到前线,但各军的粮草、器械却已经算到了朝廷之中。”
这样的对峙,让房玄龄这位九相国中目前执掌政事笔批红的‘首相’也不由的感觉沉重。
“五十万军队在前方对峙,每对峙一日,朝廷就得多消耗一分粮草。而为了供应大军,朝廷的粮草得从辽东、河北,甚至河南山东,以及更南方的岭南,扶南等地不远万里运到北方。在路上消耗的,甚至超过了前线数十万将士所消耗掉的。陛下,如此对峙下去,朝廷也拖不起。臣建议,眼下我军士气正盛,可以考虑王仁恭将军的请求。”
这样的对峙是把双刃剑,虽然能让陈军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陈军慢慢的破解眼前的僵局。但同时,却也在巨大快速的消耗陈军国力。虽然陈克复自信,拥有两千万人口的大陈,绝对应当给只有几百万人口的突厥更能耗。但就算最后比赢了突厥,这后面却也还有中原各国。
两败俱伤的做法,是应当极力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