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怀念(20 / 21)
够有资格重新再版的,不超过三部。
《纯真年华》当仁不让是其中一部,而且排在头一个。
理由其实很简单:情真意切,且有时代感。
情真意切,且有时代感,寥寥几个字,却饱含大道理。在我的审稿经历中,看过不少情节丰富却老套,语言流畅却毫无个性的作品,这种作品出版价值不大,因为缺乏最基本的情感投入。一个作者是否投入真情实感,通过文字是非常容易感受的,一个作者如果连基本的感情都没有融入到作品中,又怎么能打动读者?这和小说内容是否杜撰无关,这只和作者的创作态度有关。
当然,符合情真意切的小说其实也不少,但在当下竞争残酷的市场标准下能出版的也不多,很大的原因是写作格局太小,太过私人,而私人的东西要不很奢侈,要不就不值钱。一个故事离开特定的时代背景,价值就会变得面目全非,这也是小说自身的魅力所在。
在我看来,《纯真年华》情真意切自然不在话下,小说的时代背景也是很有意思的,现在回头看十年前,网络的普及对我们这代人的影响真的是根本性的,可以说,给我们带来的全新的思维和生活。有的小说犹如陈酒,价值随着时间推进而增加,现在再看这部小说,被感动的往往不是情节,而是故事本身,因为上面有时光的味道,小说成了一个载体,让我们回忆,让我们唏嘘感慨。
再说说故事本身。
这种题材的故事现在市场上不多见,但在六七年前,可谓多至泛滥。那时候只要是“80后”的标签,多少都有市场。泛滥的原因是好写,好写的原因是讲述自己的故事,但写好就不那么容易,因为每个人的成长虽然有别,但差别不大,何况资讯泛滥的年代,我们个个见多识广,一般的成长故事都无法打动我们日趋冰冷的内心。
客观说,《纯真年华》的故事算不得上佳,比较散,也比较平,但其好也好在简单,没有三角恋,没有分开再和好再分开,没有想爱不能,想分不成的虐心情节,也没有那种王子灰姑娘一见钟情再见倾心三见上床四见怀念的狗血。
上面两段的论述似乎有点儿矛盾,矛盾背后就是这本书在文学上的价值所在。看似平淡,实质遍布玄机。
可以简单插一句:本书原文20万字,删除的那6万字,就是峰回路转的明证。
最后再说下小说的女主人公——童小语。
记得《再见,上海》出来后,我将书快递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