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部分(4 / 6)
,反思一下生命意义的时候。拖延是当日的主基调。烦闷的会议取消了,繁琐的文书工作还是放到周一去做吧。
博尔盖塞花园附近的那条小胡同里没有任何灾难的前兆。意大利警察和保安正在明媚的阳光下懒洋洋地闲聊着。和罗马的很多外交部门一样,这个院落里有两座使馆,一座处理与意大利政府之间的事务,另一座则处理对梵蒂冈的事务。两座使馆当天都开放办公,所以大使们都在办公室里。
十点十五分,一个矮矮胖胖的耶稣会会士摇摆着从山坡上走下来,手里拿着一只公文包,包里是梵蒂冈国务秘书处的新外交行动计划,计划中包含了对以色列入侵伯利恒的谴责。信使把文件交给使馆的办事员,然后又喘着粗气回去了。这份文件将公之于众,其中尖锐的措辞恐怕会为梵蒂冈带来一时的尴尬。这位信使的时间掐得实在是刚刚好——如果他再晚上五分钟,恐怕就要和他手里的那份文件一起化为灰烬了。
可有一家意大利电视台的摄制组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本想针对中东局势问题对大使进行采访;同样不幸的还有来游说大使的当地犹太改革者代表团,他们针对下周在维罗纳召开的新纳粹主义大会,坚持对其进行谴责;还有一对意大利夫妇,他们因为反感新近兴起的反犹主义热潮,特地来询问移居以色列的相关事宜。仔细数数,共有十四个人围在大使馆的办事处入口,等候接受那几个短头发保安的搜身检查。就在这时,一辆白色的卡车右转驶入这条死胡同,开始了它最后的冲刺。
大部分人在车拐进路口之前就听到了动静。在那样一个静谧的早晨,卡车发出如同痉挛一般的噪声,显得十分突兀,让人无法忽略。意大利保安停止了交谈,抬头寻找声音的来源。那十四个聚在门口的人也都闻声望了过去。胖胖的耶稣会会士正在对面等车,他也把圆脑袋从手上的《罗马观察家报》上抬起,望向了街口。
微微倾斜的街道为卡车增加了助力,它开始了惊人的加速。转弯时,车载的重物将重心狠狠推向了一侧的两个轮子。有一瞬间,那辆车险些侧翻,但它最终还是稳住了,笔直地朝着大使馆冲来。
透过挡风玻璃可以看到司机的脸。他很年轻,胡子刮得很干净,双目圆睁,嘴巴也大张着,好像在冲着自己大喊大叫。不知道为什么,车子的雨刷器一直在左右摇摆。
意大利保安马上做出了反应。其中有几个人飞快地躲到加固过的水泥墙后面,另外几个则趴倒在钢筋和玻璃制成的保安岗后面。有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