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部分(3 / 6)
,因为我们连有效的护照都没有。我们谁也不是,什么都不是。”
五点三十八分。离巴黎还有三十五英里。
“后来我父亲娶了一个撒梅里亚女孩。村里剩下的所有人都聚集在艾因赫勒韦难民营,为他们庆祝。当时大家就像回到了家乡一样,虽然周围的环境迥然不同。那里不是天堂,地面上是阴沟,四周围着棚屋和帐篷。母亲给父亲生了两个儿子。每天晚上他都给他们讲撒梅里亚的故事,这样他们就不会忘记自己真正的家。他给他们讲了经受过的灾难,也讲了回家的梦。我的哥哥们生来就注定要成为巴勒斯坦的战士,他们没有选择。当他们长大到可以拿枪后,法塔赫就开始训练他们。”
“你呢?”
“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1975年出生,那时候刚好黎巴嫩开始内战。”
五点四十七分。离巴黎还有二十五英里。
“我们从来没想过他们会再来找我们。是啊,我们失去了一切——我们的家,我们的村庄,我们的土地,但至少在艾因赫勒韦,我们是安全的。犹太人永远都不会来黎巴嫩。他们会吗?”
五点五十二分。离巴黎还有十九英里。
“加利利的和平行动——这是他们起的名字,天啊,就算是奥威尔也想不出更好听的名字了。1982年6月4日,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目标是一次性彻底清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这一切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了。一队以色列士兵沿着公路北上,唯一的不同是,这条路在黎巴嫩,而非巴勒斯坦,士兵也从哈贾纳变成了以色列国防军。我们知道事情的结果会很糟。艾因赫勒韦难民营被认作是法塔赫的地盘,是流亡国外的巴勒斯坦人的中心。6月8日,战争开始了。以色列派来了伞兵。我们的人像狮子一样勇敢地反击,在每一条巷子中、每一间房子里,从清真寺到医院,任何投降者都会被击毙。人们都在说,只要还有一个人活着,艾因赫勒韦之战就会继续下去。
“以色列改变了策略。他们用飞机和大炮一条条巷子、一个个街区地毁掉我们所有的帐篷。每过几个小时,以色列人都会劝我们投降。我们每一次的回答都是一样的:绝不。战争持续了一个星期。战争开始的第一天,我就失去了一个哥哥,我的另一个哥哥在第四天也牺牲了。战争的最后一天,我们的母亲在爬出石头堆时被误以为是游击队员,被以色列人击毙了。
“一切结束以后,艾因赫勒韦变成了一片废墟。犹太人又一次把我们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