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货币泡沫(2 / 4)
增发的货币”,不能再帮助拉升经济。
值得一提的是,在华夏,住房、教育费用、医疗费用,并没有计入CPI,所以大家看不到通胀。由于政府将这些增长,直接计入GDP,所以近些年华夏经济并没有数据显现的那么美好。
文章的作者提出另了问题——失控的货币。
如果仅仅是超发也是罢了,这可以慢慢将泡沫挤去,大家的好日子还会来临。但最大的问题是,这像是一台没有节制的印款机,在高速公路了拼命行驶。
若是印钱推高房地产是为了财富大转移,那接下来,那就是跟华夏政府的经济政策有关了。
或者是华夏决策层大多师从美国的缘故,他们禀承了美国的那一套,源于凯恩斯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主要的观点是,在经济衰退的时候,将之前政府存下来的钱拿出来花,增加就业,刺激经济。
简而言之,当本国的经济不行了,政府用自己的钱加大投资,对经济进行刺激。
只是让人无奈的是,无论是美国还是华夏,都没在用“存下来的钱”,而是直接开动印款机,继续印发货币刺激经济。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之后,这些年华夏政府的货币更是印得猖獗,每年增幅达到全世界的一半。
跟美国的不同的是!
美国印钱是向全世界征税,这也是格林斯潘之所以当时被美国民众热捧的原因,因为这个人让到美国民众过上好日子。只是华夏并不同于美国,华夏印钱的结果,是华夏造成货币通胀。
本来印钱推高房地产是一个伤害,如今实行的这种凯恩斯经济政策,又是让货币的增量雪上加霜。
正是上述二个原因,华夏政府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压抑住房价增长之后,华夏经济的引擎在哪里,另外,这大量增发的货币如何处置?
文章的作者提及了政府的一项计划——城镇化。
挤破房地产并不是一个好办法,“某些群体”坚决不会同意。日本当年同样经受过房地产泡沫,那个时候直接被挤爆,只是华夏情况不同,日本当时在全球称雄,三洋、索尼、日立、东芝、松下、尼桑、本田、富士等等品牌为国民创造了很多财富。
但是华夏这边呢?
并没有这种挤破的条件,只能用一种更温和的方式。
值得警惕的是,在拉美国家曾经上演过:在看到收益前景不明朗时,富人将他们手上的资产抛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