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己木有工程师。 (1)(12 / 22)
观研究早就到原子内部,但加工过程的机理仍然还在探索之中。
但对于刀具而言,它在加工的重要性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一方面,它也没什么极其重要的,另一方面它一旦有了突破却又能震惊业内人士,让大家感觉到不可思议。比如说,车床,刀具可以工人自己做,就是焊点高速钢到到刀柄上,用的差不多了就重新焊点上去。当然,也有卖完整刀具的,两者使用起来,后者对刀很容易,一次加工的深度可以很深,由于外形合理,使用受命要长,而且加工磨损小,对保持一刀加工中的精度很有好处,但一但用的差不多了,就只能报废买新的了。可我用前者多加工几次,注意对刀,一样能达到后者的加工精度,而且使用成本还低的多。后者在技术上代表了技术的突破,是发展方向,可前者也不是就不行了。因此,我国的刀具行业的落后,有它的原因,但决不是说刀具差了就干不了活。
我希望大家能正确认识这方面的问题。
f、工艺现在又说到工艺了,工艺的重要性大家都很清楚了。经常有人说“我们能设计出来,可工艺不行,因此造不出来”,很遗憾,绝大部分情况下,尤其是机械方面,这个说法就是错误的。工艺本身就是设计的一部分。工艺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理论和无数方法的集合。说句实话,工艺对各种理论的要求相当高,由于它牵扯的方面太多,故而难度很大。一个好的设计师,本身的知识就要包括要具备好的工艺知识,能够利用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去找到工艺方法。不要以为方法就是没什么技术知识含量的,其实它的技术知识含量相当高。
如要加工一个超长轴或超大件,现有的车床不能完成,可牛X的工艺师会设计出巧妙的装夹具,用它去完成加工,这其中要用各种理论证明装夹具能保证加工件要求的精度。在机床的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装夹具,这些装夹具保证了机床的精度。
不论机床的哪部分,一旦有了更好的理论分析,往往就意味着机床又开始进步了。
顺便赛点私货,我看了一些机械相关的专业书籍,对作者进行比较,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国外,尤其是小白们一谈起就KC发白的发达国家,往往这些作者的工作经历是某著名大学毕业,在业内闻名遐迩的企业干到总工、研究所负责人、首席专家什么的,到4050岁回到大学,出任教授、系主任之类的。他们写的书,理论和实际结合的相当好,提出的理论和方法不仅是看起来先进,而且很有说服力,很震撼人,对实际工作很有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