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己木有工程师。 (1)(13 / 22)
导。相比之下,在国内,现在更常见的现象是博士毕业后就留校,一路干到教授、系主任,或一直在某研究所干,一直干到高级研究员、负责人。他们写的书,比之前者就差的远了。再加上,工作以来经常看到很多大学(包括国内公认的牛X大学)的教授们,一个个30出头,在外面接项目干,满口的理论让人无法反驳,可事实却经常在打他们的脸。我常想,如果我是教育部长,就下令,没有在工厂干满10年的,不能出任大学教授,没有干到相当于总工的,不能出任系主任。此处强烈欢迎打脸。
六、伟大的工业化大生产(标准化、自动化及流水线,爆武器海的必备)
本章原是准备在“牛B的数控时代”这一章节中写的,后来发现还是的专门写一章才行。谨此向读者们道歉。
人类进入伟大的工业时代,一夜之间,物质财富急剧增长,各种产品向潮水一样涌出,让人目瞪口呆。反应在军事上,伟大的单炮塔皇冠T34海就是工业化生产顶峰的一个代表杰作。什么?你说米格21海和f16海,让我们热血沸腾的是无比宏大的机械化时代的一战和二战,如果是穿越到电子时代的,请看下一章。
很多小白一穿越,就大喊特喊标准化,以为标准化就可以极大提高产品生产率。究其原因,是因为今天的很多宣传上宣传标准化是极其重要的。他们孰不知这背后的深刻含义,简单的将标准化理解为工业化大生产的唯一条件。
标准化,其本身的目标是:
1、装配变简单,降低了对熟练工人的要求,从而提高了装配这个环节的生产效率。
2、实现零部件的完全替换,产品的维护变简单,得到用户的欢迎。
3、随着生产的社会分工,标准化对此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机床供应商和工艺人员来说,只需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制造更好的设备和加工工艺,从而提高设备的性能以及加工能力。
标准化的实现,必须要随着加工设备的精度提高,测量设备具有快速测量能力等条件才可以在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中发挥优势,否则的话,代价太大,得不偿失。关于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决定性的因素是机床的性能,比如,一个工厂理论上最大的生产能力由加工设备来决定,和是否标准化无关。现代的各种加工过程的优化生产方式,如很多人嗨的不得了的流水线方式,只是充分利用加工设备,减少其它的人为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而已。
在这里,加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