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换粮大计(2 / 6)
时帮我省下不少时间。我已经吩咐下去,各营军需官每人都要配上一个并学会使用,将来也能为他们省下不少事——此物即是义浩所做,就取名‘陆氏筹’或‘义浩筹’吧。”
“我呸!义浩筹?我还‘义浩愁’那!愁你个大头鬼啊!就叫算盘行了!”
当然这只是陆仁心里在想,可没敢说出来。没来由的又想起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陆仁额头冒出几滴冷汗道:“荀公,此物并非陆仁所创,而是我少时流浪曾见人用过。这此实在是帐目太多,不得已才盗来用用。依我看,还是叫算盘或珠筹吧。”
荀彧道:“义浩到挺诚恳的嘛!其实不管叫什么,好用是肯定的。罢了,不谈这些没什么意义的话。义浩,你想出来那个让主公借资购粮的法子,真是让我佩服啊。像我们本身有禄米,平时还真用不到这些珠宝玉器,放在那里也就是个摆设。现在暂借于主公购粮,也算物有所用,日后主公偿还,细算一下还有钱赚……只是义浩,将来主公偿还的时候该怎么还?我的意思是说,如何折算?”
陆仁当时也只是提了个议,居体该如何还真没想过。现在荀彧提出来,他还真有些头痛。想了好久,才理出一点头绪:“这个嘛……按说折算成钱本来是最方便的,可是现在的大汉钱币实在是没什么意义……还是折算成黄金、白银吧,要不干脆折算成帛!以帛为单位来计算比较好些,金、银价值太高,不太好算。”
荀彧道:“以帛来计?”
“嗯。现在我军境内一匹帛值十斗粟,其他地方不知道如何,但我想亦不会相差太大。我们可以找一个对珠宝玉器深有研究的人,专门来对大家借给主公的珠宝玉器来诂价。比如说一块玉,他定价为十匹帛,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借据上写十匹帛,到时主公偿还依据可以还帛,或是按市价还粟米。”
荀彧闻言又是噼里啪啦的一通算,嘴里还在念念有词:“假设借帛十匹,借出两月,那么还时按二十利一就是还二十一匹,若再折算成粟米就是二百一十斗……粮广之处一匹帛往往能换到十二至十五斗粟米,这么算下来……嗯,还不错,主公完全承受得起,搞不好还有赚,对大家来说也比较公平。”
陆仁额间再冒冷汗:“这荀彧还真是够精明的,他不去当商人是不是太可惜了?”
荀彧抬头道:“义浩,你这一招真的太厉害了!主公只是拉下几分面子,却能赚到不少粮米。只要不出大的意外,主公今年的粮草定然不成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