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换粮大计(3 / 6)
陆仁道:“话虽如此,但还有些地方要注意。首先是定价,派出的官吏、商人,可以给他们一个明确的价位,比如说一块玉至少换多少帛,再折算成相应的粮食,再分类记录。再打个比方,假设荀公你给我价值三十匹帛的宝物,那么我就应该至少换回三百斗米。除去路上应有的消耗……就按三成算吧,那么我带回境内,最起码应该是二百一十斗。可以按此定下任务,若超出这个任务指标,每十升分一升出来作为奖赏(就是提成,呵呵),不足者按缺数补……不过我想有这么个奖励,各路人马应该会拼命多换粮草才是。”
荀彧沉吟道:“若是这些人见财起意怎么办?或是暗中贪默呢?”
陆仁大感头痛,这确实是个大问题:“要不,我们选派人的时候,要其有一定的抵押如何?至少要有家人为质……至于贪默,我想也不那么容易吧?必竟我们要的是粮食,多少车粮食运回来,他往哪里藏?其实我是在想,只要他能换回相应的粮食,让他贪一点也不要紧……”
荀彧皱着眉,仔细想了许久,无奈的道:“也只能如此。罢了,就像义浩说的,只要能换回我们必要的粮食,让他们贪默一点也无妨,权当是给他一路的辛苦钱吧。”
陆仁道:“荀公,这诂价之人可得选好。一则为人公正,二则要有能服众的名望……”
荀彧歪着脑袋想了一会,笑道:“我怎么把他给忘了!他来当这个诂价人最合适不过!”
陆仁奇道:“是谁啊?”
荀彧道:“孝廉卫弘啊!主公起义兵时他举家相助,因此在军中极有名望,本身又是富豪之家,对珠宝玉器之类的颇有研究。反正他也在家里闲着,请他来当这个诂价人最合适。”
陆仁心中一动,道:“荀公,我看不妨现在下个明文政令,规定市场上粟、帛之间的兑换比值,以防有人趁机哄抬物价而令主公及百姓受损,依我看就定在十斗一匹,如何?”
荀道道:“不错,如此一来境内货物流通稳定,对官家民家来说亦可有例可徇。”
——————
之后几日,陆仁帮着荀彧派人、记录、清算,忙得不可开交。好不容易全部搞定,陆仁刚想回家歇歇,士卒来报:“二位大人,前往徐州刘晔大人归来,并带回来徐州使节。”
荀彧苦笑着摇摇头道:“好不容易处理完,还想歇歇的,看来又没指望了。义浩,现在天色尚早,你也别急着回去,再帮我处理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