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7 / 9)
用不亚于郑芝龙。孙可望兵败交水(今沾益)后,于是彻底抛弃大西军的抗清事业,十月,仅率二十几员将领及数百名兵卒赴长沙降清。
他尽吐永历朝虚实,
“以雪望深仇”,并奏请发兵进取西南,愿
“偕诸将进讨”,以
“效奉国初心”。由于孙可望的叛卖,永历朝的底细全部暴露,而最终被清朝消灭。
轶事典故十八先生之狱公元1652年(永历六年,顺治九年),孙可望迎永明王朱由榔(即永历帝)入贵州安隆所,改安隆所为安龙府。
此为永明入安龙之始。公元1651年(永历四年、顺治八年)三月初六,南明将领孙可望杀害了明桂王朝廷的18个大臣,史称
“十八先生之狱”。
“十八先生之狱”这一事件还得从公元1652年(永历六年,顺治九年)冬说起。
孙可望派人把永历皇帝朱由榔接到他自己的势力范围贵州安隆所,改名安龙府,作为南明的行在,以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目的。
孙可望在贵阳设立了内阁六部,建立太庙和社稷,制订朝仪。他名义上是建立南明永历王朝的秩序,实质上是为将来的篡位做准备。
公元1654年(永历八年、顺治十一年)初,永历皇帝慑于孙可望的威逼,在大学士吴贞毓等人的支持下,秘密写信给出征在外的李定国,请求回来护驾。
这个消息被宦官马吉祥报告给孙可望,他在盛怒之下,严刑拷掠诸臣,并胁迫永历帝下诏处死吴贞毓等18位大臣。
孙可望在用刑时十分残忍,充分表现了他作为流寇的本性。十八先生墓区里有
“忠泉”一方。据传,当时天色突变,风雨交作,天榜山麓忽有泉水涌出,百姓说是天公流泪,因此,将此泉名为
“忠泉”。在学者们看来,历史是公平的。把持南明政权的大军阀孙可望最终还是投降了满清,而十八先生最终千古流芳,为人们所铭记。
十八先生之狱是南明桂王政府内部激烈的秦晋党争白热化的结果,究其根本是明朝腐败官僚体制的产物。
南明沿袭了北京朝廷的腐朽气息和文官集团无休无止的党争,加速了风雨飘摇的永历朝廷的覆灭。
兴朝通宝
“兴朝通宝”是孙可望入滇以后,于公元1649年(永历三年、顺治六年)称东平王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