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12 / 22)
(1621,明天启元年)三月,沈阳为努尔哈赤攻破,曹锡远及其子振彦应系于此时被俘并投降了后金。当时努尔哈赤对降金汉官采取怀柔政策,使额驸佟养性总理汉人军民事务,曹锡远和曹振彦父子归顺后即属佟养性管理。据天聪四年(1630,明崇祯三年)四月《大金-法师宝记碑》和九月《重建玉皇庙碑》碑阴题名,该年曹振彦已为佟养性属下之“教官”和“致政”(详见冯其庸《梦边集》《考赂》。天聪六年,佟养性死,曹振彦可能于此时拨人满洲正白旗任包衣汉人佐领,满语称为“旗鼓牛录章京”。<清太宗实录)卷十八在天聪八年下记:墨尔根戴青贝勒多尔衮属下旗鼓牛录章京曹振彦,固有功加半个前程。故至迟在天聪八年(1634,明崇祯七年),曹振彦已拨归正白旗固山贝勒多尔衮,成为其属下的汉人包衣佐领即旗鼓佐领。“包衣”系满语音译,直译为“家里的”,意译为“家奴”,这意味着曹振彦及其父曹锡远已经沦为满洲贵族的家奴,而且将子子孙孙永为奴仆,除非有极其偶然的原因获主子同意出旗开户,其奴隶身份不能改变。 为了对曹雪芹家这种奴隶家世的背景有一较为清楚的认识,我们必须简单了解一下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是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组织形式:其基本单位称“牛录”,由三百人组成,其长官称“牛录章京”,汉语意译为“佐领”;五牛录为一“甲喇”,其长官称“甲喇章京”,汉译“参领”;五甲喇为一“固山”,其长官“固山额真”,汉译为“旗”和“都统”。明万历三十四年 (1606),努尔哈赤将其所率军民编为黄、白、红、蓝四旗。后因人数日增,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又将四旗镶色(黄、白、蓝镶以红边,红镶以白边)增为八旗。据《清太宗实录》卷十三,天聪七年时后金已有“满洲八旗,蒙古二旗,旧汉兵一旗”。而同书卷九天聪五年八月下已有“总兵官额驸佟养性率旧汉兵载红衣炮”之已载。天聪八年五月,始立汉军旗,以“旧汉兵为汉军”(见《清太宗实录》卷十八)。由此可知:曹振彦原属旧汉兵,天聪八年前人满洲正白旗为多尔衮之家奴,并没有做过八旗汉军的军人。
曹振彦身任旗鼓佐领跟随多尔衮辗转沙场,其家奴身份固然至微至贱,但由于年青机敏勇敢善战,在长期的征战中又与其主子多尔衮建立了较为亲密的感情,因而受到多尔衮的赏识和提拔。崇祯十七年(1644)四月,多尔衮应吴三桂之请率军入关,与李自成农民军决战山海关内,获得胜利。五月,多尔衮率清军进人北京。十月清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