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扬威幽州城(1 / 21)
上回说到,宋太宗赵匡义在柴秀英赐婚问题上放着明白装糊涂,他何以要如此呢?说来事出有因。他哥哥先皇赵匡胤临终坚持把皇位传给他,而不愿传给太子赵得芳,他当时十分不理解哥哥的心态,事后经赵普一点拨,豁然大悟,明白哥哥是担心赵德芳在诸将中无威信,怕将来自己夺侄儿的皇位。即位后,虽然知道八千岁赵德芳是个忠厚之人,不会谋夺他的江山,但不能不做防范。所以,赵匡义十分忌讳赵德芳与朝中掌军权的重臣来往。他心里十分清楚,呼延赞、杨继业归宋都是冲着赵德芳的父亲先王赵匡胤的面子。也就是说呼、杨两家爱屋及乌,对赵德芳的信任程度要高过太宗自己。如果把郡主许给杨家,赵德芳与杨家的关系就更近一层、、、、、、。如果八千岁突然想千岁变万岁,郎、舅联手起事,后果是可虑的!所以在潘、杨争郡马问题上故意装糊涂。等到赵德芳信誓旦旦地讲出先王遗命、且拿出物证‘珍珠衫’时,太宗知道如果再坚持己见,就要在百官面前落个忤逆先皇遗诏的罪名。两害相比取其轻,太宗只好看风使舵,亲自为柴秀英主婚,除陪送大量嫁妆、十名宫女外,还用全副銮驾、五百御林军护送出嫁。同时加封杨延昭为‘郡马都尉’。【这就是晋剧、予剧‘状元媒’的故事。】
话说北辽元帅耶律休哥在幽州城下大胜宋军,倍受萧太后器重。一日对太后奏道:“臣以为宋朝国力强盛,兵多将广;宋太宗又是个死要面子的人,这次兵败受辱撤回汴京,心中必定耿耿于怀,他日必重来复仇!我大辽虽有耶律学古、耶律斜珍、耶律奚底、耶律沙、等勇将,惜呼没有像杨继业那样的统兵大帅之才。侄臣虽掌三川、六部、九沟、十八寨的兵权,实在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滥竽充数而已!谋划帷幄、决胜千里,实非臣之所长也!故,臣奏请太后下旨开一武科,不管是贩夫走卒、还是山野闲人,不忌是中原人还是辽东各族人,只要有一技之长,都可参加武考。从中挑选出武功出类拔萃、懂得兵书战策的文武全才之士授以兵权,其余量才授职,充实军队。”太后闻奏龙心大悦,下旨萧天佑为主考官、耶律休哥、耶律学古为副主考官。在各地张贴皇榜,广为传播,定于百日后在幽州教军场开科。
别看北辽是番邦小国,当时已据有山东、河北大部、辽东全部、内蒙一部分为国土。由于国家连年征战,民风尚武好斗。皇榜一出,还真有几千名民间武士、江湖浪人、山寨强客以及大盗、流寇进城参加考试。经过旬月的逐级选拔,挑出三百六十五名马上、马下、武功入流的壮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