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回大破神龙岛(1 / 8)
早在宋太宗年间,远在东瀛的岛国‘扶桑’与宋国的关系十分要好。原因是中国的汉、唐皇帝都把‘扶桑’当作附属国,且称之为‘倭’。宋太宗即位时,扶桑曾派使团到汴京朝贺,太宗承认扶桑国的新国号‘日本’(取意太阳升起的地方)曾封日本的国王为‘天皇帝’,同意两国平等邦交。当时的外交口岸就是登州。当时,来宋国贸易的日本商人,虽然漂洋过海要冒极大的风险,(当时航海技术有限,遇风浪沉船,货损人亡是很平常的事)但如果能侥幸平安归来,都能获得巨利。故,冒险家前仆后继,如蛾扑灯焉!李全造反时商人畏于战火曾中断一段时间。这时日本国内有一位浪人头目,受巨利的诱惑冒险带人驾大船到登州海面探查,得知战争仍在继续,不敢贸然登陆,又不甘心空手回去,就在近海飘荡,欲伺机登陆。为了获得淡水及食物补充,就不时夜里放小船到沿海渔村抢掠。由于登州朝廷的水军远逃长岛,又在战乱时期,没有官军护民,使浪人的强盗行为屡屡得手,他们先是抢食物,继而抢钱财、掠女人、胆子愈来愈大。直到有计划的抢掠了一个集镇,获得大量财物后满载而归,途中又抢了一艘波斯的商船,获得不少珍宝。回国后大嘶宣扬,激起不少不法浪人的狼子野心。(注:当时的日本浪人,具有我国的绿林强盗的性质)他们纷纷仿效,在沿海一带扰民不堪被称之为‘倭寇’。
山东恢复朝廷吏治以后,沿海负责护民的登州都督杨海曾组织水军沉重打击过他们几次,但由于海岸线过长,倭寇又是驾船到处流串作案的小股散匪,收效甚微。到了仁宗年间,竟发展到大小数十股。大股有十多艘战船,人数上千,小股数百人不等,此事惊动朝廷后,下旨严令杨海出兵剿灭。杨海派出数十名探事人,又派二十艘战舰不定时在沿海巡逻,终于侦察出倭寇藏身的荒岛,集中五十多艘战舰进行围歼,一场激战奸灭倭寇二千余人,摧毁贼船二十多艘,大获全胜。后侦知倭酋横路三郎、大岛茂等人率五艘战舰逃往神龙岛,就下令乘胜追击,没想到遇上对手。先是派到岛上探事的十名勇士无一返回,接着是停留在海上的战舰不断出现全船将士中毒死亡事件,莫名其妙沉船事件,短短数日,还没有见过敌人的面,就损失了三艘战舰,一千多名将士。杨海正在找不到原因发愁时,横路派小船送来一封信。上写:“如不将水军船队撤回登州,就全部毒死,炸沉!”杨海见将士已有惧敌之心,又没有防敌办法,只好撤军。
回到登州急邀在各地驻防的杨军、杨温、杨寒到登州商议对策。杨寒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