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暮鼓晨钟(大结局)(8 / 9)
莫离为侍中,纳隆为中书令,裴炎晋为中书舍人,其余各部尚书侍郎皆略有调整,然,大体上保持不变,诸臣工借此机会提出立储之事,帝对之曰:终身不立储,但以金书暗立继任者,藏于金殿牌匾之后,若帝有失,则开之,以为遗诏。诸臣虽不解,然于帝之威严下,莫敢不从。
景隆二年三月初一,长孙无忌以年老体弱为由告老,高宗李贞许之,免其左仆射之职,然,依旧保留其司徒之名衔,予其随时面圣之权,然长孙无忌终生未再上过朝,至景隆十二年病死,享年七十有一,算是得了善终,其长子长孙冲袭爵,富贵依旧,只是权势已无。
景隆三年五月初九,诸遂良以逾制罪被参,帝念其劳苦功高,不忍重罚,贬之为潭州刺史,自此,左右仆射皆不再设,改由帝王亲自总抓六部;同年六月,帝宣布改革军制,设中央军校以及安西、太原、江宁、广州五大军校,调安西诸军将领充任教官之职,废除武举,自此后,所有军官将全都来自军校生,并大力推广火器,逐步取消府兵制,转为职业军人制,将全国各府之兵重新整编,全军共编十四个甲级兵团,二十四个乙级兵团,各州仅保留部分地方守备部队,并按区域将全国划分为十大军区,另建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各军种司令部等机构,由兵部统管之,诸般举措历时五载,方始顺遂,十年而成规模矣。
景隆八年六月,吐蕃发兵攻打吐谷浑,帝遣使责之,不果,遂以大军击之,薛仁贵、高恒各率一部分路进击,大败吐蕃于青海湖边,安西军区司令刘七则率军从西域出击,直捣吐蕃腹地,强渡雅鲁藏布江,长驱直入近万里,一举攻克拉萨,生擒吐蕃国王大相禄东赞,吐蕃国王芒松芒赞流亡印度,最后不知所终,吐蕃遂与吐谷浑一道并入大唐版图,分州县以治之。
景隆九年三月初六,借大破吐蕃之胜,帝宣布中枢改制,废三省,抬六部为内阁,并设大学士议事堂,以辅佐帝王总理朝政,首任大学士有莫离、纳隆、李道宗、李千赫、裴炎等七人,并加大科举之录取力度,科举科目同时进行改革,对原有之儒学文本重新规范,并增设数术、物化等必考之科目,增设科技科,大幅提高科技官员之待遇,与此同时,帝专门下文制定《专利法》,以促进科技进步;同年六月,帝下诏改革金融,以金银为本位,取代以铜钱为本位之体制,并为此制定了详细的结算乃至使用条令。
景隆十年七月二十日,帝下诏改革地方政体,分天下为十二总督府,并分设三十七省,以巡抚为最高行政长官,分设布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