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暮鼓晨钟(大结局)(9 / 9)
使管理一省之财政、按察使管理一省之刑名;废除州刺史之官职,改为府,设知府、知州等职,隶属于省。
景隆十五年一月初八,帝下诏废除均田制,施行“亩税制”,并下令对原有之商业税制进行改革,各府不再设卡,仅在省界设卡,实行一省完税,全国通行,规范税制票据,加大打击走私之力度,促进全国商业之流通,极大地调动了地主阶层投入工商业的积极性,为“景隆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景隆十六年六月初二,帝下诏大封诸子,长子李纯为楚王,次子李勇为郑王,三子李敢为宋王,其余十三子也皆各有王号,同时废除就蕃制,诸王皆在京参赞军政,以试才干。
景隆二十一年四月初七,大学士纳隆病逝,享年七十有一,帝为之废朝三日,并赐谥号:忠,追赠司空,配享太庙,其子袭爵为忠国公。
景隆三十一年五月十九日,大学士莫离酒后中风,遂不起,三日后亡故,享年六十整,帝亲至莫府吊唁,并赐谥号;义,配享太庙,其子袭爵为义国公。
景隆四十年,天下大治,大唐人口由唐初的两千三百万发展到六千五百万之众,国家年财政岁入更是达到了惊人的七千五百万两白银,大唐与欧洲各国往来密切,陆路、海路之丝绸之路繁荣无比,万国来朝,盛世已成!
景隆四十一年七月初三,帝本正散步于大明宫御花园中,突有所感,急趋宫中,召集裴炎等诸多大学士觐见,交待身后诸事之安排,并大笑三声,言及“此身无憾矣!”话音一落,遂溘然长逝,享年六十有四,诸臣工见状皆大哭,并共开金殿密藏之金盒,现遗诏,内定之继位者果是皇长子楚王李纯,一众臣工遂奉遗诏,拥立李纯为帝,改元“承平”,国人闻知高宗已逝,举国大哀,各省各府皆罢市素食三日,以纪伤怀,新帝李纯为高宗谥号;大仁大圣大义勇皇帝,并扶灵葬于昭陵之旁,史称“壅陵”,景隆帝在位四十三年,因诸多革新致使天下大治,史称“景隆大治”,其地位尤在“贞观之治”之上。
俱往矣,风流云散天地间,唯留英名永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