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笨鸟”初飞(5 / 20)
老爹曾麟书看到衣衫褴褛的儿子,泪如雨下,问道:“考试如何?”
这不需问,如果真的中了进士,不可能这样狼狈。曾国藩摇头,但毫无悲戚之色。老爹叹息道:“为何如此憔悴狼狈?”
曾国藩就把借钱卖衣服买书的事说了,曾麟书当然要激动,那可是一百两银子!
可他明白,真正的家长应该鼓励孩子的兴趣。于是他强按捺住激动,语重心长地说:“你花了这么多钱而且还是借的钱买书,我不怕。借的钱我可以拼命想法替你还,你只要能把买的书认真圈点一遍,就算对得住我了。”
曾国藩当即跪下发誓:“从今起,每日圈点十页,风雨不改,雷打不动!”
曾麟书沉默不语,他是在琢磨如何把这笔钱还上,良久,才长出一口气,去看曾国藩,说道:“你必须要把科举这关给过了啊!”
曾国藩再发誓:“我一定要用两年时间攻下八股文!”顿了顿,“当然,还是要圈点《二十三史》。”
据后来他自己说,那几年他把《二十三史》读了多遍,并博览百家,悉心钻研八股文。每天睁眼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床头摸书,睡前的最后一件事是在看书,这几年他就如大家闺秀一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看上去,他已把自己锻造成了必能高中会试的人才。
1838年年初,曾国藩带着老爹借来的32串钱北上,继续敲击科举大门。他在路上省吃俭用,心惊胆战地怕遇到书店就控制不住买书的念头,所以远远看到书店都要绕路走。纵然这样,抵达北京时,他身上只剩下了3串钱。
住进长沙会馆后,曾国藩闭门读书,一天只吃一顿饭,终于坚持到会试。发榜后,他在榜单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虽然很靠后,可足以让他手舞足蹈、欣喜若狂。殿试时,确定了名次,他被列为三等四十二名。殿试后的排名是这样的,第一等三名,人所共知的状元、榜眼、探花;第二等数名,赐进士;第三等数名,赐同进士。这个“同进士”是“相当于进士”的意思,但它不是进士,正如热狗不是狗一样。
这是曾国藩一生耿耿于怀的事。我们不明白,凭他的资质,能榜上有名已是谢天谢地了。这足以验证“人心比天高”的格言。这一年,曾国藩28岁,用尽全身气力和无数汗水,终于敲开了科举大门,正式步入仕途。
有一件事在我们看来很小,但对于曾国藩却意义重大,和他来到人间一事可相提并论。这件事就是改名。曾国藩原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