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笨鸟”初飞(4 / 20)
低声诵读。不久后,书院模拟考试,曾国藩排名在他之上。此人大喊大叫起来:“这屋子的风水被你夺去了。”
有人看不过去,就问他:“曾同学的书桌不是你让挪走的吗?”
那人憋红了脸,大声道:“正因如此,才夺了我的风水!”
同学们都为曾国藩打抱不平,曾国藩却一笑置之。
这就是气度,它是庸人和伟大人物的区别标准之一。
在岳麓书院学习一年后,曾国藩从湖南千里迢迢到北京参加会试。这次倘若能金榜题名,科举大门就向他敞开了,他的前途就朝着光明迈进了一大步。
不过会试不同于乡试,会试的考题难度比乡试大,所以曾国藩不出所料地落榜。稍有欣慰的是,慈禧太后那年六十大寿,照例第二年增加乡试、会试一次。
曾国藩当时想,从北京到湖南,千万里长路,由于明年就能考试,倒不如在北京住上一年。在征得父亲的同意后,他住进了“长沙会馆”,花费倒不多。可曾国藩是穷小子,所以日子过得很清苦。终于熬到第二年的会试,曾国藩踌躇满志地走进去,几天后在榜单面前看了大半天也未见自己的名字。
他确定了一件事,自己又落榜了。
连续两次落榜,对26岁的曾国藩而言谈不上打击。他还年轻,他也有毅力,更有倔强的劲,他坚信自己肯定能把这道通往前途的大门轰隆隆推开。
北京的春风吹拂着他严肃的脸庞,把他的信心鼓起,他决定去江南。当时他的物质基础决定,这是一场穷驴友的要饭之旅。在过度的省吃俭用下,他花光了身上最后一分钱才走到江苏徐州睢宁。
举目四望,一片空荡,如他的口袋。
他突然想到有位同乡在此做官,于是空手去拜访人家。这位同乡对他表现出了出奇的热情,并且爽快地借了他一百两银子。曾国藩现在成了有钱的驴友,不必风餐露宿,更不必吃糠咽菜。他乘坐当时豪华的客船,行进在如画的江南,他负手而立于船头,大有指点江山的架势。抵达南京时,他住下来,想好好欣赏下这个脂粉世界。
无奈命中注定这不是他的追求。在一次街上闲逛时,他对着一套《二十三史》贪婪地流下口水,就如好色之徒看到美女。无奈这套书的价格已远超出他的经济能力。可他不是轻易放弃的人,于是典当了衣物,买下《二十三史》,美滋滋地抱着这套书,饿着肚子回到了湖南老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