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坐困江西 (1)(1 / 23)
曾国藩轻取武昌
当曾国藩在1854年六月下旬站在湘军战舰甲板上,吹拂着温暖的微风时,长沙人从远处张望,发出惊涛拍岸般的称赞。彻底整顿后的湘军,看上去实力和士气都今非昔比。
这自然不是假象,六月的最后一天,湘军采用“诱敌出击”之计,轻松地从太平军手中收复岳州。岳州太平军仓促而逃至城陵矶,湘军紧追而至,双方展开惨烈水战,结果湘军以“亡命之徒”的勇气击败太平军,并击毙了太平军勇将曾天养。
其余太平军狼奔豕突地逃回武汉,湘军紧追不舍,就此,武汉之战拉开帷幕。
一路逃回武汉的太平军惊惶未定,就被武汉守将石凤魁找来问话。石凤魁抓耳挠腮,百思不得其解,因为自革命以来,他们很少吃这么惨的败仗。
逃兵们涕泪齐下说:“非是我等不效忠天国,而是我们的对手就不是人。他们每个人都以血肉之躯挺立船头,我们的大炮根本伤不到他们!”
石凤魁冷笑,这和他们伟大领袖洪秀全常常做梦见到上帝一样恍惚难测。他轻轻地挥了挥手,那批自认为遇到战神下凡的逃兵们就被砍下了脑袋。
别人滚落尘埃的头颅并未化解石凤魁的疑惑和焦虑,他开始深思熟虑如何应对马上就来的曾国藩湘军。
石凤魁大惑不解的问题,曾国藩在城陵矶的军事会议上给出了答案。他对这场轻而易举得来的胜利禁不住得意忘形,幸好在其唾沫即将横飞时,理学“人生要绝对严肃”的教导如闪电般射入其脑海。
他偷偷地出了身冷汗,立即收起得意洋洋的神情,平静地对军官们说:“咱们水军初上战场时,我就冥思苦想抵御炮弹之法。你们也知道,开始用牛皮,后来用铁皮,效果都不怎样。如今,我们终于找到了抵御炮弹之法,那就是不披甲胄,以血肉之躯植立船头,可避就避,不可避则听天由命。我这招数,其背后的理论就是,躲避不是办法,要勇于面对!”
众将官纷纷点头,向曾国藩投以浓郁的钦佩目光。除了将士们对曾国藩的大力认可外,北京方面也对他赞赏有加。咸丰皇帝特意发来圣旨,赏他个三品官,曾国藩大感欣慰,和将士们说,自己诚惶诚恐得很。
他根本就不必如他所说的那样诚惶诚恐,这个三品官,他受之无愧。自太平军革命以来,无数拥有重兵的亲王重臣,还有雄踞一方的封疆大吏,一和太平军接触就无底线地溃败。只有他曾国藩的湘军,竟然把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