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布局东南(14 / 14)
其根本,则枝叶自然死亡。只要我们攻天京,分散在各地城池的贼军必会来救,那时,李鸿章不必来了,左宗棠在浙江也不必打了,当他们从睡梦中醒来,发现变了天地。”
曾国藩并未认为老弟吹牛,可心里仍然不踏实。他继续去信劝曾国荃:“驻扎雨花台我没意见,但你绝不能擅自行动、攻打天京。”
写完这几句话,又觉得言辞不够温和,于是和曾国荃唠家常:“我知道你创建功业的心特重,应该问你这心从何处来,是为家族争光,还是为了让人看得起你,是为苍生社稷,还是仅出于喜欢打仗。这里有公心也有私心,出发点不同,结局就会不一样。这就是正念头,念头对了,才能把事做对。”
曾国荃讨厌老哥讲大道理,但他毕竟是军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回信给曾国藩,就按你说的,等四路大军到齐,我才行动。
曾国藩接到信后,总算放下心里的石头,想不到这波才平,另一波又起:四路大军永不能齐聚天京下了。
中央政府突然来了圣旨,要曾国藩迅速派一支军队赶赴陕西,陕西那边出了大状况。陈玉成的一支太平军进入陕西后和当地活跃的捻军配合,搅乱了清政府的政治秩序。这支兵团不仅把陕西闹了个底朝天,还威胁着山西甚至湖北。
曾国藩反复思量,如果不救陕西,一旦长毛进了湖北,那又要重新来过。审时度势之下,他听从了中央政府的命令,派已攻占了庐州的多隆阿去陕西。
李续宜虽然是一路军的指挥官,但他本人已是安徽巡抚,只是派了手下兵团前往。这支兵团进展缓慢,又要分出一部兵力回安徽和太平军作战,所以更不可能快速抵达天京城下。至于鲍超,兵力有限,到和不到,对曾国荃而言并不重要。
等于说,只有曾国荃一支孤军抵达天京城下。曾国藩希望李鸿章能快速向西推进,李鸿章有这个能力,却不实施。他从上海出发时只带了两千淮军。有人问他为何这样消极,李鸿章神秘地一笑说,曾国荃能征善战,曾大帅智慧高超,有他们曾家人在,天京何愁不下。我若兴师动众而去,给别人的感觉不是要抢人家的功劳?!
这是智慧,换个角度看就是鸡贼。因为人人都知道天京城不好打,岂止是不好打,简直是难于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