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结局(3 / 9)
过这种外交场合,自然不会去说英文。用这正腔圆的普通话道,“我也很高兴认识能在希特勒的疯狂下,坚持下来的英国,法国领导人。”
戴高乐此时只是法国流亡政府的首脑,本来没有出息这种会议的资格,不过叶重特意提及戴高乐,让戴高乐格外的喜出望外。“欧洲人饱经战乱,我想我们应该尽快达成协议,共同努力。使世界重新恢复和平。”
跟这些大佬没什么交情好讲。有利益共同点就有说有笑,利益冲突时,面红耳赤的拍桌子也很正常。叶重不是来叙旧的。甫一见面就直奔主题。
“总统阁下说得对,德国挑起了整个欧洲的大战,给欧洲各国人带来的惨重的伤亡和损失。我们迫切的需要使欧洲回复到战前的状况,并且彻底解决德国这个爱挑起战争的国家。”叶重特意让戴高乐参加这种级别的会议,更定另有所图,戴高乐想要重返法国,便离不开强力的支持,能得到叶重的首肯,法国复国便是不离十了。
整场会议中,叶重,斯大林。丘吉尔,戴高乐都同意将欧洲恢复到战前的状况,苏联收复被德国占领的区域。法国。波兰这些小国全部复国。
美国没有参战的情况下,苏联根本奈何不了德国。此时也不得不借民国之力,尽快结束这场该死的战争。至于苏联东面的土地,丘吉尔和戴高乐都选择性的没有提及,这是苏联和民国的矛盾,英法都很明智的不参与进来,苏联的陆军在欧洲仅次于现在的德国。而民国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又掠夺了日本几十年的工业成果上千万的免费劳动力,已经不是他们这些元气大伤的国家可以相比的了。
德国入侵苏联,苏联的重工业大量内迁,其中乌拉尔工业区成为苏联武器供给最重要的来源之一。而民国在鄂毕河东岸可以轻易地打到乌拉尔山下,鄂毕河以东的铁路已经被民国改造得差不多了,铁路网也比以前更为发达,苏联想从民国手里把失去的土地抢回来,比登天还难。
会议结束后,斯大林便离开了,叶重却以私人的名义将丘吉尔和戴高乐两人留了下来。
“同为战争中的受害国,我赞成苏联恢复被德国占领的土地,但是苏联的体制和我们这些国家有着本质的不同。德国一旦败退,西欧会陷入短时间的混乱,而苏联的军队对西欧有着先天的优势,我们必须在击败德国之后,节制苏联,也许苏联的军队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他们的思想。我们必须制止苏联在西欧乘机扩散赤色思想。”叶重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意图,和这个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