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部分(4 / 6)
领武胜关,扼住南北交会要道,说明清廷大势已去,那他也不妨采纳“众绅推挽之意”,实行革命。
然后武昌事变四天过去了,黄忠浩得到汉口电报,称清军大举南下,武胜关安然无恙。于是他改变了暧昧的姿态,忽然以“曾文正公”自居,他的幕僚也自称“左文襄公”,这是要替大清守住湖南这片要冲,预备当中兴名将了,即使不成功,也要为清廷尽忠。
但也有人说,黄忠浩从来没有动摇过,连谭延闿亲自去暗示他,他的回答也是“军事无可为,固早知之,业受任矣,固不能惜死,以负夙心”。后来有人作传,说黄“服膺旧说,甘效愚忠”,就是指的这一点。
至于黄忠浩为什么被杀,又有另外一种说法。据称谘议局已经内定推举黄忠浩为湖南光复后的新都督。可是,当谘议局、巡防军、新军、会党几方代表开会时,巡防军一名代表徐鸿斌突然提出“杀统领黄忠浩为交换条件,否则巡防队即不加入”,谘议局方面只好勉强答应。
谭延闿相信这个说法。他后来回忆说,黄忠浩治军甚严,而且非常自信。有一次谭延闿到黄府拜访,黄忠浩大谈治军严整,士卒绝不敢有二心。说着话,指着阶下一名随从:“这个人的哥哥就是被我杀的,大人看他还不老老实实跟着我吗?”谭延闿劝他多加小心,黄忠浩反而笑谭“书生哉”。
被黄忠浩指着的这名随从,就是巡防军代表徐鸿斌。
10月22日,长沙新军攻破抚台衙门,发现余诚格换了便服,正准备逃跑。谘议局推举出的两位绅士黄翼球、常治当即上前劝说:“今日之事,宪台还不知道吗?我们特来恭请宪台到军政府去办事。”余诚格惊问:“军政府在哪里?”黄翼球说:“在谘议局。”余诚格很犹疑,道:“这又怎么对得皇上起呢?”常治冷笑一声:“什么皇上!是一个这样长的小孩子,他晓得什么!”说着用手比了比一尺左右的长度。
接着黄翼球与常治力劝余诚格出来主持大局,还以黎元洪为例说服他。余诚格总是推三阻四,末了说:“此事太重大了,各位请坐,休息休息,等我到里面和家父商量商量。”两位绅士及随同新军居然也就放余巡抚进去内堂。当然,余诚格立即从抚台衙门左侧的一个缺口逃了出去,逃到了湘江中的日本军舰上。(《湖南反正追记》)
当同盟会的焦达峰等人进入抚台衙门时,巡防队的士兵不仅不阻拦,反而举枪行礼。他们走到后门,发现有人穿着补服,骑马仓皇而出,这时有巡防队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