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部分(3 / 6)
黄忠浩一直做到广西右江镇总兵,又署四川提督。告老还乡后,以绅士身份,办湖南省教育会,有听过他演说的人称,黄忠浩主张“图富强以抗敌,兴教育以新民”,以及修治洞庭、振兴农业,在湖南讲新学的人群中,颇有名望。
而且,黄忠浩还是湖南矿业界的领袖,他在沅州开金矿,“是为湘有矿务之始”,办教育的同时,又兼任湖南矿务总局中路总办。保路运动兴起,他也是反对铁路国有政策的一员。学术、军事、教育、实业,晚清诸重要领域,黄忠浩样样皆能,这样的人,放眼湖南,大概也没有几个吧。
如果没有武昌事变,黄忠浩也许会就在长沙一直讲新政,办教育,兴实业。即使大清覆灭,他也许会当遗老,也许不会,但多半不会被当做湖南的头号反革命写进史册。
武昌之乱,起于新军。以两湖地理之近,唇齿相依,当然唇亡齿寒。而且大把的湖南人在武汉闹着革命,不用脑子都知道他们一定会派人潜回湖南,鼓噪新军,制造第二个武昌,再反过来支援湖北。
巡抚余诚格一收到武昌的消息,立即谋划如何防范新军。然而湖南新军镇统萧良臣是北方人,部下不太服从他。既然余巡抚的几位前任都相信黄忠浩,那么,让他来当巡防队统领吧!
余诚格让黄忠浩统军,并非只是看中他谙熟军事,更重要的原因,是黄忠浩为长沙知名的绅衿。湖南绅权之重,天下知名,宣统二年的抢米风潮,便是由于绅衿集体囤粮禁运起端。起用黄忠浩,便于与长沙士绅沟通,只要这些绅衿们不插手革命,单凭新军和会党,余诚格有信心弹压得住。
黄忠浩本来已经计划当年去日本游历,如今被余诚格强留下来统领巡防队。他确实很能帮余诚格的忙,打算把新军打散,分配到湘西等地,让地方武装牵制他们,再调精悍著称的“镇筸兵”来过长沙。长沙绅衿也很买黄忠浩的帐。湖南也有保路运动,绅衿们也想改变官民对立的现状,不过他们期待的自然是和平的改良式革命。湖南谘议局议长、与谭嗣同、陈三立并称“湖湘三公子”的谭延闿公开发表谈话称:“文明革命与草窃互异,当与巨家世族,军政长官同心协力而后可!”巨家世族,他自己就是,军政长官是谁?黄忠浩也。绅衿们请黄“宣布革命,自任都督,以维桑梓”。新军中也有劝进者,声称可以推举黄为援鄂总司令。
据说黄忠浩对于众绅衿革命的提议,也并非全不动心。他派出一名亲信往汉口前线打听战事消息,有人说,如果民军能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