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办学(5 / 8)
顾朝晖邀请他去交流,考察,可以说正解决了霍夫曼眼前的难题。
因为一旦能和第三世界国家形成办学合作,就是技术扶贫项目,不仅能争取到政府的支持,还能争取到国际组织的支持和民间基金会的支持,自己接盘学校的资金缺口不仅能弥补上,而且还能帮自己的朋友顾解决问题,对双方来说,简直是最完美的计划了。
于是,霍夫曼将国内的工作准备就绪之后,便赶紧启程,带着自己的几名技术工程师来到了顾朝晖的工厂。
他们来了之后,自然受到顾朝晖的热情接待。
等看过顾朝晖的工厂和设备之后,霍夫曼更是笑道,“顾,你真是不简单啊,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就建起了这样规模的车间,而且设备都很先进,几乎和我们那里的水平不相上下啊。”
顾朝晖也没跟他谦虚,说道,“设备是不错的,就是现在缺人才,所以才要办学校,要是你能在人才和技术上再帮帮我,那我这事业才能后顾无忧的发展起来啊,现在全看你的了,霍夫曼。”
霍夫曼听了哈哈大笑,说,“顾,咱们是互利互惠,这件事是相互帮忙,不瞒你说,我也正打算接手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如果咱们能合作成功,我的计划也能顺利了。”
一听霍夫曼也要办学,顾朝晖更是高兴,他之前去德国考察学习的时候就发现了,德国工厂和技术学校合作的模式非常好,属于定制型培养,需要什么人才,直接让学校培养,毕业后直接入职,这种教育实用性非常强,可以说是相当成熟也相当先进的校企联营的模式了。
如果能和霍夫曼在办学上合作,那自己就能更进一步,实在是大有裨益。
如此一来,双方合作意向都非常强烈,又是多年的老朋友,这事儿几乎不用谈便成了,后续的也就是等着顾朝晖这边的学校项目争取下来之后,再谈合作细节的事情了。
霍夫曼和德国工程师的到来,一时间在同行业里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中外合作这种模式在经济开发区并不少见,但一般都是外国人主动找本地的企业来合作,可合作模式多是外国人出钱,本地人出力,说白了,对方是奔着本地的廉价劳动力来的,这种合作,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不说,外国人为了防止自己的技术被偷学,核心技术都不会透漏,会专门安排外国工作人员在这里对技术做好保密工作。
所以,即使有外国人在经济开发区里工作,说得不好听点,干的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