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圣墓”的终结(4 / 6)
呈革状,变薄。上眼睑下垂,眼球凹陷。眼睑肤色,特别是下眼睑呈严重土灰色。左眼下眼睑软骨边缘以下变形,眼睛微张。耳轮干化,向内部和前方卷曲。’就在26日当天,专家开始对列宁尸体进行紧急处理。专家先用含有醋酸和过氧化氢的溶液对尸体内腔进行处理,然后用福尔马林溶液浸泡,使防腐药剂能够深入皮肤和骨头内部。一星期后,尸体再浸入酒精溶液中。列宁尸体经过处理后状况得到了极大改观,皮肤的颜色也大大好转。”
“俄罗斯专家是在列宁墓地下进行这项工作的,当时条件和设备均很简陋,工作间温度接近零度。刚开始,工作人员对自己的防腐结果并没有太大把握,因此,他们昼夜观察,眼睛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尸体。直到腐化得到根本控制,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列宁墓建成后,遂成为全苏联的一个圣地,每天都有成千上万来自全国各地的苏联民众到这里瞻仰。当然,也有许多‘反革命分子’鱼目混珠,夹杂在民众队伍中试图搞破坏活动。”
听了林毓英略带揶揄的话,很多人都笑了起来。
“这说明,俄国人还真不都是被洗脑了的。”杨朔铭点头说道。
“有一次,一名游客在经过瞻仰大厅时,突然冲出群众队伍,把一把锤子投向列宁棺柩,锤子击碎了棺材上的玻璃,砸在列宁胸部。还有游客曾两次向列宁尸体投掷汽油瓶,一个瓶子打中棺材,并起火燃烧。还有一次,一名参观者冲到棺材前,用脚踹碎了玻璃,玻璃渣落到尸体脸部,造成损伤,列宁墓被迫关闭几天,对尸体进行修复。”
“30年代,一位来自集体农庄的名叫尼基金的社员冲进列宁墓,准备向列宁尸体开枪射击,但被安全保卫人员当场发现,这位社员当场自杀。这起事件后,苏联逐渐认识到列宁墓安全保卫的重要性,便把原来的普通玻璃棺材换成了防弹玻璃,列宁墓进口处也设置了安全门。”
“1934年1月,在列宁逝世10周年纪念日时,苏联政府还组织专门委员会对列宁尸体保存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正在大学最后一年级学习的兹巴尔斯基也经父亲推荐、委员会批准正式进入列宁墓工作。”
“此次战争期间,苏联专家对列宁尸体再一次进行了全面加工,极大地提高了尸体防腐程度。专家还选择了最佳滤光镜,让柔和的光线照在暴露在外面的脸部和手上,列宁犹如死而复生。”
“1942年1月,由于包裹尸体的纱布消毒不够,尸体出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