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德国人的要求(6 / 13)
在土耳其、保加利亚则都出现了元帅,不过这两国没有设大将,只有元帅这一个荣誉军衔。但上将等将军也是一下子涌现了数百名。
其他的包括哥伦比亚等国也大多如此,当然这些国家出兵少,再大的功劳也有限,只是矮子里面拔将军,元帅大将上将军衔也是晋升了不少。
甚至复国不久的埃塞俄比亚、阿尔巴尼亚则几乎是完全照搬阿拉斯加的军衔制度,一点都没有变,虽然这两国没有在对苏战争中出什么力(当时还没有复国),但这两国在被意大利侵占后,特别是埃塞俄比亚境内自卫游击战争可是打得很激烈的,所以塞拉西国王不难把这些军衔授予出去酬功。
唯一有些不同的就是中国方面,作为一个大国,他们的军衔制度自然也不会完全照搬阿拉斯加,他们本也有一套自己的军衔制度,只是为了方便与阿拉斯加军队的合作和协同,也方便在控制区驻军当中的管理和调动协调,所以把层级进行了删减。
中国的最高军衔是特级上将,不过在国内此前只有蒋光头一人是特级上将,这一次中国军队扬威域外,也是对苏战争中贡献仅次于阿拉斯加,出兵最多的国家。所以有功人士多得很。晋衔酬功自然应当。
冯玉祥就在这一次成为了特级上将,成为了中国国内军衔可与蒋光头相提并论的军事巨头之一。
当然蒋光头现在地位很稳当,并不担心像以前一样因此而产生什么威胁,像冯玉祥现在连回国都难,他还担心什么。但冯玉祥在这次战争中功劳之大明眼人都知道,只要他不回来,蒋光头又保何必妄作小人呢。军衔升得高点,大把的勋章给冯玉祥戴满了没有关系,人家只会说蒋光头知人善任且不计前嫌,赏罚分明。
当然除了这些国家,阿拉斯加这一次自然也会酬功,不过新功势进行的很顺利,反而不如第一阶段的乌拉尔和中亚战争来得艰苦,所以这一次评功授衔反而不如上一次来得规模大。
首先是元帅和大将这两级荣誉军衔一个都没授,上将也只有不过几个在新攻势中贡献较大的中将得以晋升,包括攻陷了摩尔曼斯克的第24集团军司令胡向东中将就在时隔数月之后再次晋升为了上将。
而除了少数几个新晋上将,新晋的中将和少将倒是不少,且许多都是比较年轻的将领,这也是一种好现象,证明战争的确是最能发现军事人才的途径,如果是和平时期,这些年青将领想要成为将军还不知道要过几年。
而大批新晋将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