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后记之人物闲话(下)(10 / 11)
好接替袁崇焕的人选之后,这位和蔼可亲的人君一下子变得声色俱厉:十二月初一,袁崇焕被召进宫,依然是在前两次召见的平台前,暴怒的崇祯下令将袁崇焕拿下。
接下来,崇祯下旨,将袁崇焕“依律磔之”,其妻子和袁崇焕的兄弟一起,流放两千里以外。那场“大快人心”的凌迟就这样不可阻挡地发生了。当袁崇焕在刽子手冷漠无情地数刀数的声音和周围看客们兴奋的斥骂声中承受临死前的煎熬时,注定了大明帝国只有毁灭才是最终的结局。
二十世纪初期,为了推翻满清统治,社会精英大造舆论,将袁崇焕抬举到过高地位,只怕九泉之下,只怕督师自己也未必认同。而今已无此等偏见,当将其回归真实之历史地位了,但那些为了秀优越,为了满足自己自身虚荣和表现欲望,去故意乃至刻意抹黑袁崇焕的人,确实是做的有些过了。
小龙认为,对袁崇焕的讨论应该在功过方面,袁崇焕有功,也有过。但是如今很多人却能够给袁督师头上戴上一定汉奸的帽子,而且几乎完全抹杀督师的功绩,恐怕就算督师不在意这些,那些为了抗击满清入关而战死的汉家英魂也不会得到安息吧。
至于乾隆皇帝给督师平反,然后很多人就以此来臆想,是不是乾隆为了抹黑明朝来故意抬高袁崇焕形象?
中国,向来不缺阴谋家,民间也是如此,大家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编织出了一个极度复杂,极度黑暗,极度骇人的中国政治面貌,但有时候,事情可能很简单。
首先,乾隆帝在的那一会儿,满汉关系算是进入和谐期了,国家也蛮繁荣的,他实在是没必要这时候去故意推高袁崇焕而再去抹黑明朝。
而且,乾隆不是在为一个人平反,相反,乾隆平反了一大堆人,他可能是真的把自己当作一个历史读者,去为那些被弄得下场凄惨并且污浊于史书的人澄清功勋。众所周知,作为皇帝,他的阅读权限是全天下最高的,他应该能够看到我们这些屁民看不到的资料文献,甚至可以直接一道圣旨找当世人的后人来询问情况。如今的共和国还有内参的,只有到一定等级才能看到,这些内参上面往往有我等小屁民木有资格知道的事情。
先看看乾隆为哪些人平反了:
一,死于萨尔浒战役及努尔哈赤攻占辽地区中的明朝官员。这一战中,明总兵马林、贺世贤先后战死,辽东经略袁应泰自杀,御史张铨当俘虏后拒降被杀。乾隆有《萨尔浒山之战书事》碑文,藏沈阳故宫博物院。乾隆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