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后记之人物闲话(下)(8 / 11)
镇,却严重依赖京师提供后勤补给,如果没有大量的白银和粮食送入辽东,这座军事重镇就会崩溃。这一点,无论是袁崇焕,还是以后的吴三桂,心里都很清楚。没有帝国的支持,山海关、宁锦防线的存在就没有意义。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始终是受人以柄,从这点上看,当时任何人都没有可能成为辽东军阀的。
控制毛文龙的补给,其后杀掉毛,也是为了集中权力。
毛文龙独据皮岛,于后金有牵制之功,本来是一支奇兵。但毛不服从文官督军约束,狮子开大口要军饷的事情不少,加上其和魏忠贤的关系非同一般,在清流重新把持朝政后,自然对其攻击良多,而朝鲜方面也对毛印象不佳。
袁崇焕试图控制毛,最后杀了毛,究其用心,是为了使桀骜不逊的毛之军队真正为辽东所用,为明帝国所用。初衷虽好,结果未必尽佳。
总的来说,袁杀毛仍属于不顾大局,太过冲动的行为。加上得到皇帝的批准,属于越权行为。不过人既然已经杀了,无法挽回,当给予袁崇焕一个严重警告处分,责令其戴罪立功。
然后人批评袁崇焕将毛文龙诛杀而导致皮岛失守,却又过苛了。皮岛之瓦解,尚可喜等人之降清,实在是在袁崇焕被捕后又发生太多事情才导致的,不宜一味推到袁崇焕身上。何况如果袁不是几个月后就被捕,给他时间对皮岛善加安抚,说不定不会发生叛变事件呢。
崇祯二年三月,清兵绕道入关,袁崇焕千里营救,几经血战,最终崇祯将袁逮捕入狱,后凌迟处死。
清兵绕道入关,此为论述袁崇焕防区失守之一大要害,当略论之。
其一,因为文人担任的高级军事长官都是临时性职务,职权也含糊不清,根据和皇帝的关系,跟朝臣的关系,和地方的关系,实际职权各个不同。就辽东经略来说,孙承宗以内阁大学士身份督师辽东,是帝师,深受皇帝器重,又曾在内阁任职,后勤保证自然优先支援,地方管辖也不敢异议;王化贞担任广宁巡抚的时候,熊庭弼的辽东经略并挂兵部尚书衔,职位应当在其之上,但王化贞是阉党一派,又得兵部尚书支持,所以把握重兵,更有实权;袁崇焕任辽东巡抚的时候,王之臣为辽东经略,他们的分工则是袁关外,王关内;袁崇焕督师辽东的时候,虽然挂兵部尚书衔,但实权不如孙承宗,控制力集中于在山海关、宁远一代,其对蓟辽或者其他地区是否能够有效实施所有军事行为的控制,尚是疑问。
其二,有证据表示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