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勘合贸易(一)(3 / 5)
靠对外贸易。
前期的时候,由于生丝贸易的巨大顺差,日本和美洲的白银供应充足,大明能够获得足够的本位货币用于流通,国内经济一直保持着繁盛态势。但是到了1634年,因为欧洲爆发贸易危机,当时的世界贸易霸主西班牙限制了美洲的白银输出,几年后作为中转的马尼拉发生排华事件,大量华商被抢劫和杀死,基本断绝了美洲-菲律宾-中国这一条商道;到了1640年,日本德川幕府正式锁国,断绝与澳门的贸易往来;次年马六甲海峡被荷兰人控制,断绝了葡萄牙的果阿-澳门商道。这三件事导致大明的对外贸易骤减,因此而引起了两大困境:一是江南的丝绸业受到巨大打击,国家财赋“取诸东南,用之西北”的传统套路陷于崩溃,没有足够的饷银应付西部闯贼和北部建奴的挑战;二是因为白银流入骤减,流通的白银严重不足(富绅都不喜大明宝钞,大量白银被窖藏),通货紧缩(崇祯时代十年间银价暴涨五倍),不得不滥发大明宝钞应急,导致物价飞涨,民不聊生。面对这内政上的两大困境,以及西、北两方军事上的挑战,崇祯帝无力应付,于是明朝终于灭亡。
或许,有了我的支持,大明能够部分的避免这一厄运吧?如果我能主导中枢事务,就绝不会闭关锁国,至少日本的白银供应量可以保证。强大到一定程度的话,还可以南下马尼拉(菲律宾),参与西班牙的美洲-马尼拉-中国商道,并保持一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只要撑过十七世纪中期世界性的经济大衰退(对于大明是内治和外贸的双重衰退),在欧洲的西班牙被荷兰和英国取代地位时,也许大明能够梳理国内治安,抗住北方野蛮人的入侵。如果说,荷兰和英国取代西班牙、葡萄牙,是商业和殖民方式竞争上的胜利,是一种进步的话,那么东方的事情就完全是文明的倒退,是一场彻底的悲剧。
那么维持日明贸易,帮助大明阻止这场悲剧,也许是我作为一个后世华夏子孙,为自己的祖国所能做的事情。
为此,我特地招来了津屋的李芳梁,让他参与造船事务,并且在“简妮特公主号”完工后,以明国人和吉良家津屋代理的双重身份,参与大友家和大明之间的走私贸易。二见光成也被我从小豆岛召回,他以前就主持水军船只的维护和更换,现在正好负责“风神级”西式大帆船的建造事宜。而且,他和李芳梁还有一项任务,那就是整理中日两方的造船技术,看是否能改进“风神级”的性能。
没过多长时间,因为二见光成的建议,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