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终战之歌(11 / 21)
非常困难的,反之亦然。飞机的降落也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垂直降落几乎就不可能,但这却是它唯一的着陆方法。
七、火箭截击机
冯布劳恩截击机,全名VTO(Vertical take off垂直起飞)火箭截击机。
该火箭截击机外形对称,机身如雪茄的形状,后掠翼,单垂尾,飞行员坐在带装甲的增压座舱里。其燃料为酒精和液态氧,储存在座舱后的油箱里;其火箭发动机安放在机尾部。
飞机安装了新型液体火箭发动机,使用Visol和SV-Stoff两种燃料进行混合(两种燃料的配比为1:3,其中SV-Stoff是Visol的氧化剂)。
飞机从它的运输卡车上垂直发射。在发射后,飞行员将会独立操作飞机,并将用辅助燃烧室把飞机的状态改为平飞,进入巡航状态。在对目标进行攻击后,飞机将滑翔返回降落场降落。当然同样未能投产。
八、超音速火箭动力飞机
1940年初,德国滑翔机研究所(Deutsches Forschungsinstitutfür Segelflug,以下简称DFS)着手进行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达到超音速飞行。由于当时只有火箭发动机能够提供足够强劲的动力,为了突破音障,只有一条可行的办法:设计在高空飞行的新型火箭动力飞机。
由于DFS228将在高空飞行,因此必须拥有增压座舱。最初时,为了减轻整机重量,DFS原本准备给增压座舱采用木质材料。但木质增压舱在测试中难以承受巨大压力,出现了破裂情况,因此后来DFS还是把增压座舱改为了金属材料。而且,机头部分为双层结构,还采用了铝薄膜。
在DFS228的设计方案中,对于飞行员的驾驶姿态产生过巨大变化。首架DFS228V1原型机上采用的是常规飞行员的坐姿驾驶状态,但为了不影响机头部分的光滑外形以及提供给飞行员更良好的视野,第二架DFS228V2原型机被改为了俯卧式驾驶姿态。DFS转而将驾驶员座椅更换为一副可调节水平角度的卧板,飞行员可以俯卧于其上操控飞行。所有控制、供氧以及驾驶舱设备也从机头前部转移到机头后部于机身中部的挡板上,它们实际上起到了减小增压舱体积的作用,也有利于改善密封性。另外,机头部所有透明部件全部由双层树脂玻璃构成。两层之间有温暖的循环气流,以防止树脂玻璃结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