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问题孩童江流儿(4 / 9)
儿,看的是嬉嬉闹闹。
大人则能看的是里面的故事,感觉有不少的隐喻。
大圣归来的主题从这一刻就开始了。
一个为了亿万众生,斗天斗地耗尽本源的齐天大圣,遭遇了严重扭曲,严重解构,浑身污水。
这难道是对的吗?
既然不对,就应该让真正的大圣归来。
动机和逻辑上,没有问题。
关于隐喻,沈三通已经做了淡化,但不可避免。
类似于贬低秦始皇、刘邦、朱元璋,想要贬低的不是他们,而是另有目的。
齐天大圣的形象,也是如此,避无可避。
沈三通尽可能把要讲的东西埋在了故事里,更注重电影情节,着重在江流儿的成长,而不是喧宾夺主,把解读空间留给观众。
电影继续。
第三幕,江流儿的身世。
被皮影戏班子赶出来的江流儿,挥舞着自己的“金箍棒”,和小狗戏耍。
跑着跑着撞到了老和尚,江流儿立刻老实了下来。
像是耗子见了猫,语气也颓了下来:“师父。”
老和尚看了看自己的木钵,又看了看化了孙悟空扮相的江流儿,无奈道:“流儿,你这个在干什么?”
在老和尚面前江流儿不敢贫嘴,但还是敷衍道:“我在化缘。”
这时,有人施舍了一文钱,江流儿立刻来了精神,他最喜欢钱了,对着走远的施主念了一声情真意切的佛号。
老和尚看在眼里,更是心累,告诫道:“流儿啊,为师就盼着你能踏踏实实,为师可没办法照顾你一辈子。”
说着,动手给江流儿把脸上的大圣彩妆抹掉,陷入了回忆。
镜头插入了过去场景,介绍了江流儿凄惨的身世。
多年前。
老和尚法明正在喝水,一个孩子从河上流飘了下来,这就是幼年江流儿。
一处山路,一群人慌忙转移,江流儿的父母就在其中,被山妖袭击。
父亲先战死,母亲在山妖围攻之下,跳入了悬崖。
童年江流儿眼睁睁看着可怕的一幕,看着父母被山妖杀害,这直接影响了江流儿的身心,导致他孤僻、乖戾。
因为恐惧,所以他对力量有着远超常人的渴望,极度渴望变强,做一个强者。
这一段剧情和原版一样,不过挪了一些位置,同时对原版的人物建模进行了一些改动。
原版的人物,至少在沈三通审美里,带着一点怪怪的气息,有点猥琐,眼睛是拉长的。
做表情的时候,特别是那种需要调动情绪的表情,特别奇怪,很虚浮。
电影继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