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部分(2 / 6)
学家艾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是独特的一位。他提炼了爱比克泰德(Epictetus)哲学的核心思想,并把它们整合到一种新方法中,这种强有力的方法,被称为“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REBT)。你可用应用这种方法来降低压力增进健康,并终结“拖延症”。
对人类本性的复杂性REBT方法本身的研究,都支持了这种方法作为认知行为疗法基础方法的有效性。
埃利斯有个著名的ABCDE方法,你可以学习用来对抗拖延思维。这个系统提供了一套框架,用以组织关于拖延的信息,并且描述了怎样挑战并改变拖延思维,以下是它的具体框架模型。
·A(aversive or activating)代表了诱发性事件,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不管是为了减肥而放弃你最爱的料理,还是职业生涯转型,或者是运转一个困难的项目,都可以作为诱发性事件。
·B(believe)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后的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评估。不论是冷静的还是惊恐的,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这些信念都经常出现。非理性的拖延信念包括“以后再做”等,而理性信念则包含“立即行动”。如何解决“以后再做”和“立即行动”之间的冲突,决定了你将走上拖延还是立即行动的道路。
·C(consequences)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对于那些不愉快却迫在眉睫的任务,你持有了某种信念,而这种信念的产物,就是这种结果。
·D(disputing)表示对拖延思维进行劝导干预,并且用基于事实的对立信念,去替代原来的想法。
·E(effect)是指质疑、挑战和对抗拖延思维所产生的效果。这种效果可能是外界所期待的,也可能是你个人所期待的。
对拖延的思维方式进行质疑,你就能减少它自动发作的概率。对拖延思维方式最有力的质疑,应该具有如下特点:1)具体,且有明确答案的:何时、何地、做什么以及如何做;2)科学,因为它们需要有明确答案;3)开放、灵活,有不止一个答案。下面的这些质疑就可以应用于对抗“以后再做”的想法:
·以后再做:先给家里打个电话,然后再安排日程表。
质疑范例:现在先列出日程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