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1 / 5)
《二月三十一日》作者:[英]朱利安·西蒙斯
内容简介:
杰出的广告公司经理安德森,在妻子薇乐丽坠楼身亡后,就开始表现失常,不但在工作上不能全神贯注,还动辄疑神疑鬼,到最后连处理日常生活、人际关系的能力也都丧失了,他是否别有隐情,作贼心虚呢?还是只是思妻情切?
资深警官克瑞斯自认为是上帝的世俗替身,为了探求事实真相,往往不择手段,他在薇乐丽意外死亡案中,嗅出了一丝不寻常的气味,乃决心锲而不舍的追查,务求薇乐丽真是被谋杀的吗?克瑞斯警官是否能如愿揪出凶手呢?
作者简介:
朱利安·西蒙斯(Julian Gustave Symons,1912-1994),英国侦探小说作家、评论家、诗人,一九三〇年代原为英国新锐诗人,二次大战爆发前以机锋敏锐的评论家身分,为人所称道。
一九四五年出版《The Immaterial Murder Case》,正式跨足推理创作文学界;他也是著名的传记作家,曾为爱伦·坡、柯南道尔(西蒙斯还曾仿作福尔摩斯式的推理小说《A Three Pipe Problem》)等人作传。一九九〇年获犯罪写作协会钻石匕首奖,表彰他对推理创作界的卓越贡献与成就,并两度获得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的爱伦坡大奖,一九八二年获颁推理大师奖。
西蒙斯是大声疾呼推理创作应跳脱传统解谜的窠臼,转而着重描写人物心理层面的先锋。《二月三十一日》将所谓正派人士暗行暴力迫害之恶行恶状刻划的淋漓尽致,实为完美体现其主张的经典作品。
《二月三十一日》——犯罪小说的“文艺复兴”
·两位文艺复兴人
文艺复兴式的博雅作家朱利安·西蒙斯(Julian Symons,1912-1994)在英国文坛的地位十分类似在美国的安东尼·鲍查(Anthony Boucher,1911-1968),他们都是让“推理小说变得受人尊敬”的关键人物。
鲍查自一九五一年起在《纽约时报》写一个推理小说书评专栏,写了十七年共八百五十二篇,几乎关照了所有同时代推理小说的创作者,影响广阔深远。而西蒙斯比鲍查稍晚,长期在伦敦的《星期日泰晤士报》(Sunday Times)艺文版上撰写推理小说书评专栏,他的慧眼独具发掘了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