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二月二十五日 (2)(3 / 20)
撞声,并夹杂着与凯蒂或玛莉或贝茜亲密交谈的声音。多年后安德森暗忖,他九岁时外婆安祥地寿终正寝,这对他母亲而言,可说是一种解脱。
那时是一九一八年,大战结束的前夕。他的父亲由于扁平足而无法从军之后就十分沮丧消沉。这个安静阴沉、留着一脸不算讨人厌的胡须的人,并未多说什么,不过在被军队摒弃之后,就一股脑地在屋前屋后的草地上除刈修剪起来。他的母亲也陷入苦恼之境;不过回忆过往,对安德森而言,他父母的悲痛与其说是出自一片爱国情操,还不如说是一种社会地位的挫败。为国出征是件好事,别人也都这么做,所以因扁平足而被军队刷下来,就等于是盖上一个令人不舒服的独特戳记。他父亲的扁平足本来只是笑话一则,但是自从被军队拒收之后,这事就非同小可了。“他深受口齿不清所苦,”他的母亲如此告诉访客,然后叹了口气又说:“这使他和军队无缘。”
战事仍未终止,民生已出现匮乏之虞,贝茜换成了艾尔希,安德森在当地的高中就学。后来大战熄火落幕了,民生物价上涨,许多依旧过着奢华日子的人,却故意拒绝投入职场。安德森的父亲说到这些人时,总是一肚子火,原本安静不多话的他,生起气来份外教人印象深刻。“不工作,就饿肚子吧。”他会这么说。“不是不能做,而是不愿意做。真想做事的人还怕会没事可做嘛,这些矿工啊。”矿工全然拒绝为国砍伐木炭,这和他准备为国效命的情操比较起来,此种不义背叛的行为,绝非这寥寥数语所能表达清楚的。
安德森的父亲剃掉了胡子,甚至变得比以往更有活力朝气,但矿工的变节作为,尚不足以危及都铎瞭望景的稳定财务。安德森十二岁时,发生了一件一生中的大事。他争取到奖学金,却决定弃之不用。接受了奖学金,即是意味要到公立学校住宿,这却会对他的双亲造成财务负担。然而意外的是,他的父亲非常希望他拿这份奖学金,但拥有最后决定权的母亲竟投反对票。为何她不要他领受奖学金呢?事后安德森左思右想,他判断由此事可明白得知他母亲这名势利之徒的程度与界限。她的野心到了住在都铎瞭望景、精致茶点,以及与街坊邻居一起玩牌的程度就已经是极限了。她所了解的社会层面,只包括进入当地的大学预科学校,及网球俱乐部会员;至于公立学园和大专院校,对她而言却是毫无意义,那只不过是个奇特世界,那里头的人和其怪异企图心,都超过她的理解范畴。安德森太太把人分为三个社会层级:“趾高气昂的人”、“体面有教养的人”,以及“泛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