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 部分(4 / 6)
的主要贡献是镇压产业工人,为南京提供军火飞机,串通一气,把共产党概称为“土匪”,若无其事地否认内战的存在,使得“不干涉委员会”(象今天在西班牙那样)这个令人为难的问题根本不会出现。
①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见《列宁选集》第四卷第249页。②马丁·劳伦斯书局一九三四年伦敦。③《红色中国:毛泽东主席……》(一九三四年伦敦)。④托洛茨基:《俄国革命史》,第一卷,第70页(一九三二年伦敦)。
六
红色的天际(中)
由于工人从一开始就处于这种无力状态,由于在城市中没有能力赢得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无产阶级的先进领导人不得不依靠农村地区,那里的共产主义运动一方面保持着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思想,在实践中却有了一种土地革命的经济性质。在农村地区,共产党希望最后终于能积聚足够的力量可以先在一些外国势力不那么牢固的城市基地进攻南京政权①,然后希望在世界无产阶级的帮助下进攻外国势力的通商口岸的堡垒。
但是帝国主义强国是南京反对共产主义的客观盟友,而共产党希望从世界无产阶级那里得到的援助却没有实现。虽然在《共产国际纲领》②中明确地承认,象中国那样的半殖民地国家,无产阶级运动要胜利,“只有从已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即苏联]得到直接援助才有可能”,可是苏联事实上并没有给予中国同志这里所保证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援助和支持”,在程度上与其需要相符。相反,在一九二七年以前苏联给予蒋介石的相当于干涉程度的庞大援助,却有援助国民党中最反动的分子上台的客观效果。当然,在一九二七年以后,直接援助中国共产党与苏联所采取的立场是不相容的——这是苏联国家政策的眼前需要同世界革命眼前需要发生矛盾的著名例子,因为这有引起国际战争、危及在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整个纲领的危险。尽管如此,必须指出,这个因素影响中国革命至巨。
中国共产党人被剥夺了外国盟友,继续孤军奋战,要争取“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权”,相信国内外政治的深刻变化会带来有利于他们的新力量。他们完全弄错了。结果是引起一场长期的大动乱,给中国人民大众带来了政治分娩的一切痛楚,最后却没有生产子嗣。
南京的力量在大城市中仍相对牢固,原因已如上述,但在农村中,发展却很慢。矛盾的是——其实也是辩证的——资产阶级的农村贫血症的来源也可以推溯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