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1 / 2)
<僵尸世界大战>
前言
前言
这个历史事件,有好多种不同的名称:「危机」、「黑暗年代」、「尸变」,还有一些比较新奇又流行的名字,例如「世界大战Z」或「第一次Z战」。我个人不喜欢「第一次Z战」这个称呼,因为它难免让人联想起日后可能还会发生「第二次Z战」。对我来说,这件事情称之为「彊尸大战」就好。虽然有许多人质疑「彊尸」这个词在科学上并不精确,但如果要找出一个更能被社会大众普遍接受的词汇,来形容那些一度差点令人类灭绝的东西,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礓尸仍然是一个毁灭性的名词,具有庞大的力量,可以让人脑海中立刻浮现许许多多的记忆与情绪,而这本书的主题,正好就是这些记忆与情绪。
这本书,记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斗。本书的起源,是因为我与「联合国战后委员会报告」主持人之间发生了一场规模比较小、带有个人情绪的冲突。我本来付出了极大的劳力与爱心,替战后委员会记录战事经过,我的交通津贴、我的通行证、我所有的翻译(无论是真人或电子翻译),以及我那个但宝贵的语音记录器「伙伴」(我的打字技术很差,有个语音纪录器真是无价的礼物)等等,这一切的东西都见证了这个计画所具有的高度价值与意义。所以,想也知道,当我最后发现我的报告内容有一半被删除时,我是多么震惊。
计画主持人认为,「(叙事)具有太多个人感情了。」我们进行了好多次热烈的争论,她认为报告中有「太多看法,太多感觉,这些都与报告无关,我们需要确切的事实与数据,不要有人性因素混杂在里面」。当然,她说的没错,官方的报告是一堆冰冷、硬邦邦的资料,是客观的「战后行动报告」,好让未来的子孙们能够研究这一段世界未日般的十年灾难。然而人类之所以能够和历史产生连结,靠的不就是人性因素吗?后人真的会关心这些事件发生的经过和伤亡数字统计吗?或者他们关心的是「战争中每个人发生的故事」?毕竟大家都是人啊?假如排除掉这些人性因素,岂不等于让后人对历史无知吗?这样有朝一日,难道人类不会再度重蹈历史的覆辙吗?还有,人性这个因素,岂不是我们人类和我们的敌人「活死人」之间的唯一差异吗?我把上述见解向我的老板报告(虽然我报告的口吻可能差了一点),等到我最后吼出:「我们绝十能让这些故事消逝!」之后,她立刻回我:「那你就努力别让这些故事消逝,你自己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