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测试场(8 / 9)
续,长时间在一些关键数据掌握上卡壳,毫不奇怪。
而当国外的研究人员还在为高昂的研发成本,缓慢的研究进度头痛不已的时候,非洲基地的研究人员,却已经在虚拟环境中,得到了全部论证。他们所花费的,不过是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些电力消耗而已。
要不是因为人类的科学认识还远远不足,虚拟环境还只能是不完善的模拟,非洲基地根本就无需进行实际测试,就能最后定型,生产样机。
哪怕是这样,同样是一款用于初期数据收集的测试机,汪工他们制造出来的样机,除了只有全设计尺寸的十分之一,从内核到技术,以及极度趋于成熟,和最终定性款式,已经没有多少区别。
这款飞行器,和真人驾驶的唯一区别,就在于它采用了遥控方式。
在它的内部,还有由九十九枚光脑处理器芯片,所搭建的智能辅助飞行系统。
九十九片光处理器,虽然加起来不到一个篮球大小,但依靠千万亿次的超强运算能力,构成了一个运算速度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系统。
在光脑内部,搭载的则是一个微缩版的鸿钧智能系统。
这款版本,侧重于飞行控制。其数据大部分是源于非洲基地在模拟系统中的相关数据,还有一部分,则来源于在北京寰宇公司总部,搭建的盘古世界中,中国军方模拟飞行训练器数据。
一个真正的飞行员如何操控飞机,如何处理特殊情况,如何空战等等,由空军方面王牌飞行员作出的示范,被整理成数据链,提供给鸿钧智能系统。
遥控人员只需给予一个简单的指令,例如“起飞”“降落”“盘旋”“向上飞行”等等,鸿钧智能系统就能根据预设的程序,作出一定的自主反应,由当时的飞行状态、操控性能等,按照指令测试。
最开始,数据收集机只是做了起飞和降落这两项测试,并且采用了全手动遥控。
之后,这些数据又和鸿钧智能系统的操作软件进行了优化合并,才逐渐交给鸿钧智能系统,自主操作。
汪工他们进行得很小心,每个项目都经过了数十次的测试,才进行下一项。
寰宇公司大型铸造基地的员工及家属们,发现这个往日安宁的盆地,变成了一个繁忙的飞机场一般,每天都听到超音速破空之声,忽远忽近,轰隆隆传遍天际。
情报部门还截获了几个员工的小孩,偷拍飞行器照片,企图发送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