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猜错(1 / 4)
周朝的帝王仪仗前后有后几个部分,其中的主体部分便是导驾、引驾、车驾、后部鼓吹和后卫部队。这样一队仪仗总人数加起来超过千人。这相比前朝末帝时的仪仗排场,其实已经是降了又降的规格了。
要知道,前朝末代皇帝炀帝生前穷奢极欲,十分爱摆帝王至尊的谱。登基不久,炀帝就不顾群臣劝诫,把天子仪仗的规格硬生生地翻了一番。前朝天子仪仗本就是历朝之最,人数多达五千多人。被炀帝如此一加,光是炀帝出行的人数就超过了一万。
故而,从这点上来说,大周皇帝的这千人仪仗,其实是很寒酸的。
况大周朝皇帝大多严于己身,不肯专门养这么一群华而不实的人,便每每只从军中抽调相貌风仪颇佳者充当仪仗人选,后部鼓吹也是直接从宫中乐府调人。跟着皇帝仪仗走完了,这些人又会回到该回的地方去。
就像此刻,承元帝登上渡蓝河之后随行的有大半儿仪仗就留在了原地,只有其中的后卫部队跟禁卫军一起登上了过江的船只,待承元帝龙舟靠岸,这些仪仗就往回撤了。
赵敏禾拉了拉身旁郑苒的衣袖,问:“阿苒,陛下的仪仗不来襄山了吗?”
她初到京城,对大周皇帝的节俭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倒不明白既然已是组了仪仗了,怎么就只用这一天呢?
相比起她来,郑苒这个从小长大京城、又几乎每年都来襄山避暑的就清楚一些了。只见她偷偷凑到自家表姐耳边,说道:“我听我父亲说,陛下是担心,襄山很多树容易藏人,人多了杂了,就不好管。所以每年,陛下的仪仗给沿途百姓欣赏过皇家的威仪之后,都会与圣驾分开回京去,到圣驾回京时,才会再来一次。”
没等赵敏禾点头表示理解,郑苒又看看没人注意她俩的悄悄话,才又压低了一层声音道:“其实吧,我觉得咱们陛下也忒小气了,仪仗队伍是一年比一年精简了。当初要不是宋相带着一帮太府的老臣劝着,恐怕陛下都想直接取消了呢。”
赵敏禾嘴角一抽,她是知道如今这是时代的人对皇室的敬畏,并不像她从前电视上看到的那般奴颜媚骨。
前朝炀帝昏聩,甚至还有不羁名士们轮番对炀帝破口大骂。遇上这种情况,炀帝也不是不想惩治人的,可那些人都在当时藩王的领地上,那时天下乱象已生,藩王势大,他们要是存心想护下人,只消一句惩处已下,炀帝也没这个实力动起干戈来好给藩王起兵的借口。
倒是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