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分分钟教做人(3 / 4)
通过‘学习’学会写作的,肯定是套路文。”
“第一章要出金手指、前三章要出装逼打脸、五万字要小高潮。这种套路人类写手还要花时间去学习、记忆,而机器人写作完全可以通过程序设定来训练。人类最恶心最难记住或者不愿意做到的事情,在机器眼前反而是比较容易的。在人类很容易想到的故事大势等问题上,机器反而最难想通。所以,在辅助创作软件诞生的最初几年,要充分利用机器的优势、同时由人类手把手去训练、修正、最终审稿修改。”
当然,为了“深度学习”,最重要的是把机器人写好的稿子、由人类修改之后,再重新反馈给机器人,让其“学习”其中的差别。
深度学习,总的来说就是这么学习的,不断反馈此前答案的对错。就像谷歌和FACEBOOK当年训练人脸识别,就是给无数的图给机器识别,然后错的要告诉机器错了。久而久之,机器的模糊统计算法就“知道”什么是错的了。
朱子峰只是个业余的脚本编写者,他当年给某点闹事的时候,根本不懂深度学习算法,也没有那么好的产业视野。他那个孙达炮一样幼稚的想法,只有落到初音这样的巨头身上,才能变得有可操作性。
正如人工智能在实现自动驾驶的过程中,必须先借助‘辅助驾驶’。
人工智能在攻克国际象棋、围棋的时候,必须先借助人加机器的“半人马模式”,来实现比纯机器更好的效果。
在驾驶汽车的时候,在人脑看来最难的事情是应对突发事件,是“保持车辆精确保持与两边车道线的间距”。而这些事情在最初的辅助驾驶系统看来,就已经是很简单的了。
沃尔沃在被李叔福收购之前,已经实现了自动应对突发窜出的行人,以及保持车道间距。
但是,在人脑看来相对容易做到的事情,在机器眼里却是很难得。
比如预见中远期的可能危险。
又或者看到夜里对面远处有司机过来、而己方这边有其他车辆开着远光灯时、预测对方司机会不会出现方向抖动。
又或者是“预期刚才超车的人会不会赌气并线”这些显而易见的事情。
这些问题人工智能的驾驶系统需要多年才会学会。
人类的长处是预见,机器的长处是精确,以及见招拆招。
自动驾驶是如此,初音人工智能研究院如今在攻克的围棋领域也是如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