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争论(1 / 5)
在世界各国股市上掀起的风暴并没有对中国产生多大的影响,无论是科技股份还是互联网络,对于此时的中国市场来讲,都是一个全新的东西,后来的那些大牛们都还在成长阶段,而且大部分其实都已经被张真一笼络到了自己的旗下,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讲,更多关注的目光反而并不在这个上面。
甚至有些人并不知道互联网是一个什么东西,其实这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此时在国内,能够接触到互联网并且能够熟悉运用的人可以说是很少的,即使有些地方已经铺开了网络,但是真正运用的人却非常少。
张真一并没有想着力改变这种状况,一切都是因为他知道这种趋势已经不是单个人的力量可以阻止或者控制的,恐怕在这次网络泡沫破灭后不出几年互联网就会全面侵袭中国的,但是现在一切还为时尚早,这对于他的布局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
这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不过对于此时的中央政府来讲,最重要的恰恰不是如何在国内发展互联网产业,而是一份来自张真一手书的关于中国市场经济布局和发展的报告书。
在国家政务院的议事厅中,久违地坐满了超过二十位面孔各异的人,场面有些怪异,但是在场的众人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而是一个个低头看着手中刚刚下发下来还散发着油墨味道的印刷手册。
为什么说场面很怪异呢,因为在座的众人中。不仅仅有头发花白的老者,还有几个年轻得令人惊讶的年轻小伙。不过无论老少,这些人都有着相同的特征,那就是鼻梁上的眼睛都很厚实,这让人看着有些不解。
很显然,这一群人都是学者,或者说应该是某些领域的专家们,既有年轻的学者,也就是后进之辈。更多的是早已经名满天下的业内名士,如果张真一在场的话,一定会认识其中的几人正是前世他接触过的极为非常知名的学者,不过现在这些人在这里面却并不是最为杰出和声名卓著的那几位。
“吴老,您觉得这本书中说的这些东西能不能实现?”
不多时,在东北角的一个中年男人似乎已经看完了手中的册子,看起来有些像是忍耐不住的模样。只见他略微示意了一下坐在自己身边的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态度很是恭敬。
这位吴姓老者在国内经济领域内的名气极大,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取得了业内顶尖的理论地位,不仅仅如此,曾经一度有人号称这位吴大家是国内离诺贝尔经济学奖最近的学者,尽管这句话更多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