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亲征汉中,曹操为天下最后一搏(2 / 22)
西方,目光幽幽的,似是充满了疲倦和迷惘:“有生就有死,自古无不逝之人,又有什么吉不吉的?寡人自己选好陵墓,也省得你们日后操心。”
群臣几时见过曹操这般心灰意冷,都不禁唏嘘,丁仪、孔桂等更泣不成声:“大王乃天降之神匡救乱世,您不会死,不会死的……”后面的话没法说——您死了我们可怎么办呢?
曹操只长叹一声,又道:“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邺城西冈虽贫,却有西门豹之祠,此乃古之先贤。可在其左近之地为陵,也不必建封植树,因高为基,简单下葬。《周礼》有云,‘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后。’汉制谓之陪陵。日后凡有功于我曹魏社稷者,死后可陪我陵。”
曹彰倒似把生死看得很开,没掉眼泪,只道:“父王有此意愿,儿等无敢不从。但父王有开创社稷之功,岂能不封不树,草草薄葬?倘若如此非但无以宣父王之德,恐怕世人也要讥讽我兄弟不孝。”
“不孝?”曹操瞥了他一眼,“世间有大孝,有小孝。扬我曹魏之业,吞并四海传与万世,才是大孝,修陵算得了什么?昔日孝景帝遵文帝遗旨为父薄葬,至今山陵完好;光武帝英雄一世,明帝却偏偏厚葬其父以扬帝德,结果还不是被掘墓贼盗了?古之圣人以天下为家,不别远近,不殊内外。虞舜葬于苍梧,夏禹葬于会稽,皆巡狩年老,道死边土。寡人不配与圣王比德,能有一方水土为陵就很知足,更复何求?天下未宁不可厚葬以长奢华之风。”不奢华是一方面,自新莽以来赤眉、绿林都曾干过盗墓勾当;董卓迁都西京时几乎把三辅富庶陵墓挖了个遍,其实连曹操自己都未能免俗,掘了梁孝王陵墓,他怎能不防备别人来挖他的坟?不封不树,薄葬轻敛,没什么可盗的,自然就绝了贼人之心。
曹彰诺诺连声,心下却忖——您倒想开了,不过死人做不了活人的主,到时候也未必能如愿。
“子桓、子文、子建,还有朱虎,你们近前来。”曹操点手唤过年纪最长的四个儿子。曹丕、曹彰、曹植、曹彪都围跪在胡床前。
“为父三十年苦心孤诣,我曹魏基业来之不易。《公羊传》有云,‘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帝王以九州四海为家,若非扫灭狼烟归为一统,终不能算成就正朔。为父老了,不知来日几何,统一天下的大业就指望你们啦!”时至今日曹操终于不再对统一天下抱有奢望,他不得不承认自己有生之年已办不到,只能留诸后人了。
在场众人几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