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终南捷径 (2)(1 / 13)
史台异议分子的大清洗,自御史中丞以下,一大批台谏官员被皇帝赶出了朝廷。而在民间,刚刚出版《论语正义》、拒绝赴茂材制科考试的石越,再次刊发了惊世之作——《疑古文尚书伪作论》。
这本书的内容,是石越凭出色的记忆,综合了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和惠栋《古文尚书考》的考据,证明东晋梅本《古文尚书》是晋人伪作。不仅如此,在书中,石越更是直接攻击《今文尚书》除了《西周书》之外,也全部是后人伪作。《尚书》作为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在学术层面受到了石越最猛烈的挑战!
这就是石越和唐棣等人自《论语正义》之后一直在做的事情之一。
本来在北宋的时代,今古文《尚书》并没有分开,一直合在一起出版,要到朱熹时才开始慢慢怀疑到今古文《尚书》,把今古文《尚书》分开来讲。此时石越直接攻击《古文尚书》是一部伪作,而《今文尚书》则大部分是战国人写的伪书,如何可以不引起轩然大波?士林顿时一片哗然。
石越费尽心思写出这本书并公开刊发的目的,除了是要进一步确立自己在学术上的地位之外;就是想要颠覆当时人们对上古三代的认知,关于三代最原始的资料出自于《尚书》,一旦《尚书》的真实性被质疑,那么其权威必然大大下降,而石越便可以借机重新解释经典,构建一个新的上古三代;而且,在宋代的学者们已经开始对传统的经典不再盲目信任,并且提出种种质疑之时,石越的这部着作,无疑会极大的鼓舞这业已出现萌芽的思潮——既然《尚书》都有问题,还有什么不能被怀疑?
如果说《论语正义》刊印之后,是赞扬远远多过批评的话;那么《疑古文尚书伪作论》一问世,首先便是让许多人目瞪口呆,舆论几乎是短暂性失声。而等到最初的惊愕之后,留给众人的,便是一种复杂的心情。石越考证之细致精确,让《古文尚书》之伪几乎成为一种无法辩驳的事实,士林也只能平静的接受。但是对《今文尚书》的质疑,却未免有证据不足之嫌。一时间批评的声音都是针对《今文尚书》部分而来,其中攻击得最卖力的,便是陈元凤。只不过他的反驳,完全是对石越人品的责难,在学术上实在没有太多的意义。而石越对《今文尚书》某些部分是否伪作,并未给出定论,这些反对的声音没有引来石越的辩护,反而引来了不少著名学者的辩护。
《疑古文尚书伪作论》的刊印,真正引发了一次学术大讨论,其直接结果就是朝廷明示天下,从此考试不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