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南方天空最后一抹晚霞(6 / 10)
蒙古人家大业大手笔大,入驻开封之后,把早就淤塞的河道都疏通开了,开始大造战船,预谋水陆并进攻打江南。每一个宋朝人都知道这有多危险,当年宋太祖赵匡胤就是这么干的,强极一时的北宋水军就从这里开始起步。
余玠突然间率兵启动,出两淮入河南,在敌占区穿插自如,奇袭开封城,一把火把蒙古军的造船厂烧成一片废墟。做完了这些他仍然觉得不过瘾,顺势又威逼归德府,等蒙古军终于反应过来,向归德府集结时,他突然转向,猛攻宿州。
宿州被他攻破了。
这之后,余玠才全军南归,安然回到南宋境内。这番壮举是南宋几十年以来所未见的,一时间余玠声名远播,广为传诵。
赵昀亲自接见他,据说仔细看了他很长时间,决定把蜀川交给他。
余玠是个划时代的人物,他对蜀川的理解,超出了当时所有人,包括孟珙。因为他发现了宏观方面的大差异。在整个东亚,甚至欧洲,蜀川都是极特殊的一块区域。
它是山地。
蒙古军横扫世界,不外乎战马、弓箭、投石器这三样武器。它们足以毁灭军队与城市,却没法征服高山与大河。
高山、大河,正是南宋所拥有的。具体到蜀川,就是高山。此前蒙古军攻破蜀口,肆虐两川,记录显示的全是成都被攻破、开州被攻破、重庆被威胁等,这就是问题所在,都是城池受损,那么山呢?
和平岁月中,没人愿意放弃平原,去山上居住,导致蜀川的山地还处在原始状态,余玠要把它们利用起来。为此,余玠把治蜀的任务分成了两步走。
第一,聚统人才。
蜀川多杰士,只要用心,自古不缺。余玠细心搜寻,得到了王坚、张钰、张实、冉琎、冉璞等人。前三者在日后大放光彩,成为南宋战将群落里的璀璨明星,支撑着汉民族与蒙古军死战到底。后面的冉氏兄弟更具有决定性作用。
没有他们,就没有蜀川。
冉氏兄弟帮助余玠完成了蜀川中独特的山城防御体系,其中的代表作是处于重庆合州附近的钓鱼城。钓鱼城石壁陡峭,山势耸立,相对高度达三百余米,山下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水环绕,南、北、西三个方位临水,只有东面可以登临。
山水之利,足以固险;山水之便,可以通达蜀川各地。如此雄关,地处如此要害,正是上天赐予蜀川的天然要塞。
可是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