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化神奇为腐朽(1)(1 / 7)
师姐语录:你一失踪,我就知道你准在最麻烦的地方。
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之一是化腐朽为神奇,就像现在面对每年几万篇博士论文,极少极少的导师想去做的。大多数情况是任腐朽为腐朽。
而吕导让我做的事情比化腐朽为神奇难得多,是化神奇为腐朽。
我的这篇论文是以明清之交的苏州和杭州这两座江南都市为个案,探讨文人的共同体意识,换句话说,就是晚明的“文坛”是怎么产生的。这篇论文花了我三年多的时间,跟熊士高和阿甘反复探讨,受益良多。在初稿完成的那个深夜,我第一次感到有种可以被叫做“成就”的东西,如果是在三百年前,案头将是几尺高的写满毛笔字的白麻纸。窗帘外,森立的楼宇刹那间如同群山,我站在绝顶,对群山说,我以学术之名,用真理重新雕刻你们!
发给熊士高之后,仍然忐忑了很久,因为我极其在乎他的评价。
当晚他就给我电话,我问他,是不是看不下去,需要大改啊?
他笑着说,是篇让人不看完就放不下的好论文,他希望他在芝加哥大学的学生马上摘译出来,发给美国《比较文学》的新年专刊。
我知道自己写得不赖,但没想到会那么好。我情不自禁地说:“熊老师,我不是在做梦吧?”
他说:“我看的时候还问我自己,我是不是在做梦,我还以为我们系的好学生要么去了美国转行搞计算机,要么去《南方周末》做花瓶型的愤青。你没有让我失望,加油吧。”
可是当我要给吕导看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作为我真正的论文导师,我还从来没有和吕导谈过论文的事情呢。不是我不想,而是他每次总是找各种理由敷衍过去。或许他确实太忙了,为了打造他未来的吕门弟子,他招生如超生,带了二十多个硕士、十多个博士。我的论文连开题论证都省了,就是在办公室门口跟他说了几句,不知道他听没听明白,最后他就跟我说了一句:先写吧,韩国明星整容前啥样?再烂的论文肯定都能改出来。
论文完稿后,在扉页上,我说这篇论文是我给师姐唯一拿得出手的礼物,师姐笑着说:这论文可是要在学校图书馆里存档的,你以后要是变了心,这可是立此存照,狗仔学者到时候饶不过你的。
在前言里,我特别明确地说明了我在熊士高那里获得的指点,并且表示了我最深的谢意,而对吕导只是和一大串人名一起打包顺便感谢了一下而已。我在临发给吕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