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化神奇为腐朽(1)(4 / 7)
鞋的人体工程学技术呢。
接下来的几个星期,吕导的这个幺蛾子弄得我心烦意乱。
不过由于正碰上熊老师被刺伤的大事,我也无暇顾及。
又过了些日子,一次老葛说,他刚在苏州参加了一个学术会议,听了吕导的发言,忽然觉得吕导其实很有料啊,原来还以为他是个学术混子,没想到俨然一腕儿啊。
我当然不好意思表示我的惊讶了,只好说,那是,我们吕导低调,不是烧麦,哪能把真材实料都挂在皮上。我顺便问,我们吕导讲的什么啊?
“晚明的双城记”,名字就挺高吧?讲的是明清之际,苏州和杭州文坛的形成,还引了很多国外的研究成果。我还以为你们吕导的英语顶多就是自动发声的儿童玩具水平呢。
我一听差点没叫出来。
我靠,吕导还真是没把我当外人啊,我花了三年时间绞尽脑汁写出来一篇论文,不声不响就成了他的研究成果了。
“他有没有提到这研究是跟谁合作的啊?”我问。
“没有啊,人家说自己三十多年不间断地研究,直到最近才开始出点东西。做学问就像怀孕,时间长了才能看出来嘛。”老葛说。
我觉得这事情严重了。
我立刻回家跟师姐说了这事情,并说要立刻找吕导问个明白。
师姐抱着肩膀靠在院子里的假山上,脸色很凝重。
我心想,吕导和师姐的关系也非比一般,是不是她也在权衡轻重?她已经毕业了,吕导没法难为她的,那她还在犹豫什么呢?
看见我一脸狐疑,她便问我:“又在瞎盘算什么呢?难道我会站在他一边?”
“那我就放心了。其实问不问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别弄得我俩齐齐地被逐出师门就行。”我说。
“问当然要问了,这是必须的。不过我觉得首先要问问白主编,那篇文章是怎么署名的。”师姐说。
这个提醒实在太关键了,如果这篇文章署的是吕导的名,那就真的是生米做成了熟饭,到时候不但没人认为他是抄我的,反而会认为是我抄他的。
我拨通了白主编的电话,一问,果然是吕导在前,是第一作者。我终于明白那天白主编说吕导“在前面这么提携”是什么意思了,就是把名字署我前面。我当即正告说,我是本文唯一作者。
“你们搞什么嘛,让我来给你们断什么案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