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化神奇为腐朽(1)(3 / 7)
,就好像一把跳蚤一样,让我浑身起疙瘩。
“聪明的人有个特点,就是知道怎么听从别人的建议,我仔细看了你给我的修改稿,很好,充分吸收了我的建议,学术质量上了不止一个档次,简直是脱胎换骨。”
这话真是够雷人的,见过说瞎话的,但没见过这么瞎的。吕导到底翻没翻过我的论文啊。
“老吕,你以前就是文学社会学的权威啊,这么多年还真以为你转行了,没想到偷偷传给博士了,真跟老手艺似的,秘传啊。这孩子的文章写得真是不错。既然你强力推荐,我同意发在下一期上,而且是重点论文。”那位杂志主编说。
我知道《文艺学研究》在我们这行那就是最牛的学术期刊,好多地方院校只要在上面发一篇文章,职称、房子立刻解决。所以,大内说这个期刊的编辑,都是牛鞭,到各地去参加会议,是主席台就座的。而其主编那不是一般的牛鞭了,简直可以说是牛魔王的鞭。不是有海归博士因为学校不能解决房子而跳楼自杀的吗?要是在这刊物上发一篇文章不就什么都解决了吗?说他们操着学者们的生杀大权也不为过啊。
我奇怪的是,吕导怎么会这么顶我呢?
我有种奇怪的预感,就如同网上的帖子,一旦被“置顶”之后,就等着挨电击了。
“哎呀,下期的重头文章不是老谭的吗?”吕导问。
“老谭的东西啥时候发不行?你的高足的大作一定要趁热。”
吕导立刻就暗示我做感激状。
总之那天的谈话,我整个处于心智失重的状态,不知道吕导到底是什么意思。只记得临走的时候,白总编意味深长地说:“第一次在学术界崭露头角,就有你们导师在前面这么提携,你前途无量啊。”
回家路上,我问师姐是不是觉得有些奇怪。
师姐也是若有所思的样子,她说,最近吕导也撺掇了一干所谓做文学社会学的人,发了一些文章相互吹捧,俨然把吕导作为这个领域的大家了。
对啊,刚才白主编还说了句吕导原来就是这方面的权威,我怎么不知道呢。吕导写过关于文学社会学的东西吗?我奇怪。
我印象里,好像就是在别人主编的一堆丛书里,有本《中国古代十大名妓》之类的。如果说青楼是古代社会的一个缩影,这也可以说是吧。师姐说。
别开玩笑了,这都能算,那我还说中国人发明的鞋拔子蕴含了阿迪达斯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