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推心置腹(7 / 11)
,以及他上升的空间和潜力,绝对大于每个月 4k 的收益。
简而言之:你能否满足别人的期望,比你实际上做了多少事情,重要得多得多。工作,学习,人际交往,概莫能外。
这就是我想说的:人,永远都是非理性的。
我们用来判断满足感的,不是客观现实,而是客观现实与期望的差距。
哪怕你工作非常努力了,只要你没有达到别人的期望,或者跟期望不在同一个方向,你做得再多也没有意义。
这一点,对于我们自己,也是一样的。无论实际境况如何,只要它低于我们的期望,我们都会感到不满足。所以,当你的期望,被自己或外界,调到高水平时,你就要注意了。
因为高水平的期望,往往伴随而来的,都是强烈的挫败感和失落。
时代周刊刊出过一篇文章,报道了经济学家 Roland Fryer 的一项实验结果。
Fryer 教授在基金会的支持下,花费 630 万元,针对 18000 多名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制定了一个奖励计划。
他规定:参与计划的学生,如果每次测验成绩优秀,可以得到 20 - 50 不等的美元奖励。
按照这个计划,最顶尖的学生,一年累积下来,可以得到 2000 美元的奖金。
结果是什么呢?几乎所有参加实验的学生,学习热情和态度都有了明显改善,其中部分学生的成绩更是进步明显。结果似乎非常光明。
但是,当实验结束之后,后续的跟踪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热情急剧降低,甚至跌破了实验前的水平,出现了缺勤、厌学、成绩下滑等等现象。一项旨在提高学生能力的计划,竟然造成了反效果。
在这个实验中,长期以来的金钱激励,已经把这些学生的期望拉得非常高。他们建立起了一个回路:考试成绩好,就能得到奖金。
而当这个回路被打破,他们所面临的,就是跌入深渊的失望。这种失望所带来的负面情绪,要远高于激励所带来的正面情绪。这就是期望的力量。
很多人会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取消奖金激励,无非就是回到之前的情况罢了。你实际上相当于挣了好几百。但当你身处其中的时候,你是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思维的。
因为,我们的大脑,具有一定程度的可塑性。也就是说,长期激活奖赏回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