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部分(3 / 6)
亚发要去纽约的事,可是既然没碰上,也就算了,迟早会知道的。亚发算起来是贞霓在香港的第一个同龄朋友。陆家在战后就跟本地商人有生意来往,就算国家改朝换代,见机得早的资本家并不表现得像丧家之犬,尤其在孩子眼中竟不过是从上海的洋房搬到香港的洋房,一样墙高宅大,庭院深深。小孩不能出去呼朋引伴,只能在墙内就近取材。亚发长得高壮体面,比贞霓大半岁,学校里高一班,学习成绩优异,虽是花匠之子,可是在地人有同宗围村人做精神靠山,比那些人离乡贱的外省“下人”活得底气足,自尊自重,不太见主仆之分。不过两小即使确实有过无猜的友谊,可是高墙之内毕竟里外有别,谈不上青梅竹马。
就这样淡淡的,开年虚岁十八的贞霓带着一点遗憾离开了那个花园,离开了父母弟妹,离开了已经感觉是家的香港。
“现在住哪里——哦,我的意思是哪里是home?”亚发问。少年玩伴重逢在九龙弥敦道的一间私人诊所,时间也过去了四十年。双双年近花甲,再见虽然形容陌生,感觉却是又远又近,像当年。
贞霓夫家在香港、伦敦、纽约、温哥华、台北、洛杉矶都有房产,到处可以住,先生去世了以后这几年,因为儿子们在旧金山一带定居,反而在那附近住酒店或父母家的时候多。不过陆家二老去年搬回上海了,贞霓自己才回到香港未久,还没长远打算,听见问家在哪,竟一下没答上,要想想。
“你真的好似陆太——”亚发却没等她回答,顾自说着还笑了,“太似你妈咪了!也是‘懒得睬你’个样,问都不讲。”
贞霓做了多年阔太太,保养得宜,又不大喜欢出门,总是避着太阳,比年轻的时候看着还白了些,快六十了猛看起来只有四十岁,正是亚发记忆中当年大宅女主人的年纪。
“我妈妈七十八岁了——”贞霓轻轻扬了一下嘴角,想到面前是小时候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就接了句在她难得的俏皮话,“也许八十三岁了。大秘密,没人知。”家里的孩子一直听亲戚传陆太太少报了好多岁才嫁到比自己实际年龄小的金龟婿。
“不会喔,几十年都冇人知?!”亚发诧笑道,显见家族秘闻也曾是小朋友之间的笑谈。“她的医生也不知?”亚发说着收起听诊器,换了比较严肃而专业的口气用英语说:“都看起来很好,报告上的指数也在范围内。你——”他沉吟了一下,还是说了,“其实我同意你美国医生的看法。”
美国的家庭医生老要她运动和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