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饮食男女的精神世界(9 / 18)
己很没用,女儿一天天长大,她却没有能力让她生活得更好,一切的温暖和关怀都代替不了肠胃的饥渴,她每天都咬紧牙关去承受,一切已经让她力不从心。
到毛纺厂上班是去年的事。为了这份工作,麦穗交了一万多元集资款。凑集那笔钱几乎使她和女儿倾家荡产。但她还是毫不犹豫地把钱交了,换回一张盖着毛纺厂财务公章的收条。这张收条给了她无限的欣喜和期待。因为她迫切需要一份固定职业,不论工资收入如何,她和女儿可都以住进单位的职工宿舍,以后再也不用四处找房子搬家了。只要不搬家,她相信她和女儿的生活会慢慢好起来。
那段搬家的日子让麦穗锥心刺骨。
刚开始麦穗和县城里的其他拆迁户一样租住在城市边缘的土坯房里,每月五十元租金,这已经是最低廉的房价了。虽然麦穗在拆迁时也得到了一笔为数不多的安置费,但想到年仅八岁的女儿需要抚养,以后的生活还很没有保障,她不敢轻易动用那笔钱,日常开销都是靠她送报纸维持。文化馆刚解散时,人事部门给所有的文化馆工作人员都解决了出路,麦穗也被安排在县城一家不在拆迁之列的百货公司,仍是干部编制。但好景不长,不久百货公司在市场经济运作机制的激励下私营化了,就是将营业区和柜台租赁给愿意经商的公司内部职工经营。租赁合同很抢手,而麦穗仅仅在那里工作了两个多月,她没有签到合同,只好再次下岗,于是到邮局找了一份送报纸的零活。
送报纸的是临时工,发计件工资,每送一份报纸收入五分钱,后来涨到七分。也就是说,麦穗每天必须送出一百份以上的报纸才能维持她和麦子两个人的基本生存(不谈生活。生活包含了某种品质,不管其中的品质优劣如何,对当时的麦穗而言都是奢侈的)。天气暖和的时候还好,麦穗蹬着自行车东奔西跑,只当锻炼身体。到了冬天,她在外面冻得透心凉,天黑回到家,煤炭炉子早就灭了,土坯房里的温度跟外面差不多。年幼的麦子裹着棉被坐在床上,前面放一块木板做功课,她则开始重新点炉子做饭,等炉子烧热,房子里变暖和,已经很晚了。就在那个冬天,麦子因为重感冒引发肺炎,住院花去了几千元,那是拆迁安置费的四分之一。
无奈之下,麦穗只好又一次搬家,搬到县城附近的一户农家小院,是砖木结构的平房,里面还有土暖气,又有房东老太太照应,她不用为孩子担心了。但房租贵了一些,只租一间屋子每月就要八十块钱。麦穗仅仅靠送报纸已经不能维持下去,她试着卖过水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