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部分(2 / 6)
白云山来就是放他的了,你何必再对总司令发脾气!”何香凝仍不让步,回答说:“这是明放暗杀。要放他,就让他跟我回家去,要杀他,就留他在白云山上。”陈炯明无奈,只好忍耐地问道:“依你所见,怎么办才好?”何香凝直截了当地说:“你做事要磊磊落落,要杀仲恺,就随你的便,我也做好准备,要杀一起杀了,也成全了我的志愿。要放他,就叫他和我一同回家,不必再带到白云山来。”正气终于压倒邪气,陈炯明只得释放了廖仲恺。
流浪香港
1925年2月26日,陈炯明由汕尾败走香港,之后带领旧部在粤东和闽南进行过小段挣扎,9月16日由沪返港。12月24日,粤军在闽南宣布解散。此后,陈炯明几乎完全退出中国政治舞台,开始了在港8年的蜗居生活。
从政治和军事中心退隐后的陈炯明马上发现自己处于严重的经济困难当中。尽管在国内先后担任过广东省代都督、都督、广东省长以及粤军总司令等职,但他不蓄私财,以致当他到达香港之后,穷困彷徨,带着家人辗转搬迁。
对于一个没有私财的落魄军人而言,庞大的家庭不再是骄傲资本,而成了一种负累。到陈炯明逝世时,他的母亲已超过80岁,妻子黄娥身体欠佳。五个女儿除三女、四女已经出嫁外,第二和第五两个女儿还在圣士提反女校读书。三个儿子中长子定夏在上海大同大学附中读书;次子定炎以及三子定炳均在香港岭南分校读书。随着陈氏失势,一些亲戚跟着搬迁到港,也需要他的周济。
一开始,陈炯明在香港租房住。1930年2月,他做《迁居》一诗:始住西么道,幸育麟儿瑞。继迁黄泥涌,添丁复及季。中间罗便臣,两度曾托庇。终焉居干德,高挹群山翠。从中可以看出,他在此之前已经搬迁三次,并生下次子定炎和三子定炳。之后,陈氏一再搬迁,最后不得不搬到在保路活道三号其弟陈炯光家中。1933年9月23日香港《公商日报》对之有明确记载:先生向不事产业,勤俭刻苦,为其守身之戒条,亦为其对子女之庭训。自下野后,初在港租屋居住,后家景每况愈下,在其弟寓分其居。因为贫穷,陈炯明在港过着极为简单的生活。许多人都知道他夏天是一件破旧夏布长衫,冬天只是一件蓝衣长衫。他的老婆打扮的,穿着的,与乡下婆一样的。
其实此时陈炯明完全有发财机会,让家人过上极为舒适的生活。1925年,美洲致公堂改组为中国致公党,选举陈炯明为总理。1926年2月,陈炯明在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